一张赛后6.1分的评分单,砸在了周薪20万英镑的身价上,没激起半点水花。
阿斯顿维拉在欧联杯赛场1-2输了球,终结了个不咸不淡的五连胜。
但在我看来,这场失利根本不算事儿,真正扎眼的是那个提前退场的落寞背影——杰登·桑乔。
看着他那张写满了“我是谁,我在哪儿”的脸,我脑子里循环播放的都是德甲解说员当年为他嘶吼的“Sanchoooooooal!”
。
那会儿的桑乔,那叫一个飒。
黄黑间条衫穿在他身上,都像是镶了金边。
德甲助攻王、联赛MVP,名号一个比一个响。
那时候,全英格兰的媒体都在吹,说他是大英足球的下一个“帝星”,能带着三狮军团冲出宇宙的那种。
他确实是天才。
从曼城青训营出走,仅用800万英镑就让多特蒙德捡了个大便宜,这本身就是一出现代足球的魔幻现实主义戏剧。
他和福登、迪亚斯被打包称为“曼城青训三杰”,但他却是最叛逆、最先“离家出走”的那一个,独自跑到德国,闯出了一片天。
在威斯特法伦,他就是国王,球迷爱他,教练宠他,他脚下的足球像是被施了魔法,总能找到最刁钻的路线,把球舒舒服服地喂到队友嘴边。
然而,人生这东西,爬得越高,摔下来的时候也就越响。
当曼联掏出8500万欧元将他带回英格兰时,老特拉福德的球迷几乎是敲锣打鼓地欢迎他回家。
结果呢?
83场比赛,12个进球,6次助攻。
这数据,别说跟他的身价匹配了,就连一些中下游球队的边锋都比不上。
在梦剧场,桑乔没能成为救世主,反而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
他就像一个从乡下考进大城市重点班的尖子生,突然发现周围的人不仅比他聪明,还比他更努力,那种无所适从的挫败感,是会传染的,从球场蔓延到训练场,最后甚至连饭堂都容不下他。
滕哈赫,那个以治军严明著称的荷兰人,可不管你是不是帝星,直接把他踢出了一线队。
于是,一出活生生的“足坛现形记”拉开大幕。
先是老东家多特蒙德念着旧情,花500万英镑租借费让他回去“疗养”了半个赛季。
桑乔也没含糊,帮着大黄蜂一路杀进了欧冠决赛,算是对得起这份情谊。
曼联一看,嘿,这生意做得过!
接着,财大气粗的切尔西又递上了橄榄枝,租借协议里写得明明白白:赛季末只要联赛排名不低于第14,就花2500万英镑买断。
结果呢,切尔西拿了个欧协联冠军,也算是沾了光,但一到谈续约的时候,降薪?
门儿都没有。
蓝军二话不说,宁愿掏500万英镑的“分手费”,也要把他打包送回曼联。
这波操作下来,你瞧瞧,曼联里里外外,不仅没亏钱,还净赚了1000万英镑。
顺手在夏窗截止前,又把他塞给了急着补强的阿斯顿维拉,自己每周就出5万镑的薪水意思意思。
而切尔西呢,花小钱办大事,成功规避了一笔可能血本无归的投资。
这两家,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简直赢麻了。
最惨的,莫过于成了“接盘侠”的维拉。
他们就像村里那个最老实巴交的后生,总想着能低价淘到宝贝,结果每次都成了冤大头。
4场比赛0球0助,3场冷板凳,这就是桑乔交给维拉的成绩单。
埃梅里指望他能找回状态,盘活前场进攻?
想多了,他现在连上场的机会都寥寥无几。
这还不算完,维拉从利物浦租来的小将埃利奥特,也是个大坑。
合同里有个奇葩条款,只要出场满10次,就必须花3500万英镑强制买断。
吓得维拉现在死死地把他按在替补席上,生怕一不小心就触发了条款。
手头紧,日子就得这么精打细算地过,豪门扔出来的“边角料”,也不是那么好消化的。
说到底,桑乔的坠落,真的能全怪他自己吗?
我觉得未必。
他的天赋肉眼可见,但在聚光灯下,他的心态失衡了。
他不是那种内心强大到可以无视一切压力的球员,恰恰相反,他敏感、需要被肯定。
当外界的批评声像潮水一样涌来时,他迷失了方向。
对比一下和他齐名的福登,在瓜迪奥拉的悉心调教下,稳扎稳打,如今已是曼城不可或缺的核心。
有时候,一步走错,步步皆错。
如今的桑乔,像一个站在十字路口的迷路人,曾经的鲜花和掌声都已远去,只剩下周薪20万英镑这个冰冷的数字,不断提醒着人们他曾经有多辉煌。
他还能找回那个无所不能的自己吗?
谁知道呢。
毕竟,足坛的故事里,从来不缺天才陨落的戏码。
新的天才少年们正带着更灿烂的笑容,奔向属于他们的未来。
而桑乔,或许只能成为那道划过天际后,迅速黯淡下去的流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