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韩国APEC峰会还有几天,特朗普的心思已经不在白宫的办公桌上了。
原因很简单,美国农业正在承受450亿美元的亏损,而这笔巨大的窟窿,恰恰来自他自己推的关税政策。农民撑不住了,农业州的议员也顶不住压力,大家都在催他赶紧找中国谈。
这不是我猜的,是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摆在那里。到9月18日,中国今年还没买过一船美国大豆。往年这个时间点,订单早已排到港口忙不过来。比如去年,中国进口了2200万吨美国大豆,占美国出口的一半以上。今年从5月到现在,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是零。这种局面,美国农业部说是“自1998年以来首次”。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10月6日的报价更扎眼,11月交割的大豆,每蒲式耳10.18美元,普渡大学测的盈亏平衡价却是12.50美元。也就是说,每英亩大豆要亏一百到一百五十美元。亏损不仅局限于大豆,玉米、小麦、棉花全都在掉价,农民的收成相当于付了钱白干。
政府是承诺过农业救助资金的,总额超过一百亿美元。但美国国会闹“政府停摆”,这笔钱到现在没见着影。农民除了扛450亿美元总亏损,还只能看着资金链一步步崩掉。
特朗普为什么对APEC会面这么急?因为错过这次机会,他很可能就缓不了农业的血亏。可中方回应挺冷淡,“双方正在沟通,目前阶段没有更多信息”。话不长,但意思很清楚:没取消不合理关税,谈判不可能开进核心问题。
说回美国农业的困境,其实高粱的情况更惨。美国以前占中国高粱进口市场的七成,今年5月以后直接归零。一单没接到,市场空缺全被南美拿走。阿根廷针对中国的需求,调整了出口标准:按容重分72公斤、70公斤、67公斤三个等级;破碎粒不超过3%,非谷物杂质不超过1%。结果,今年前八个月,阿根廷出口高粱123万吨,其中122万吨销往中国,占比99.2%。这叫对标供货。
巴西也是一路猛赶。2024年11月,中巴签了开放出口协议,巴西农业部马上鼓励农民扩大种植。前八个月,巴西对华高粱出口突破30万吨,而且还在加快。美国这边,只能看着南美稳稳占住市场。高粱出口归零,亏损缺口更大。
美国农业州也不是不找出路。爱荷华州州长跑到印度推大豆,明尼苏达州代表团签越南、孟加拉国的采购协议。但这些市场太小。去年中国进口大豆1.05亿吨,其中美国就卖了2214万吨。印度、越南、孟加拉大豆进口总量不足300万吨,一个国家的年采购量还没中国一个月的需求高。这种替代市场,对产能多的大农场来说根本不够看。
更糟的是成本上升。今年农机和化肥价格同比涨了12%。价格跌,成本涨,小农场直接进入破产倒计时。美国农业部门的数据,前八个月农场破产数量同比增加55%,94%的家庭农场面临资金断裂。农业债务准备突破5620亿美元,贷款违约率创下2020年以来的新高。亏损的压力,已经变成实打实的经营危机。
对特朗普个人来说,这个时间点不只是经济问题,还带着选举味道。农民和农业州议员是他政治底盘的重要部分,他们的集体不满,会让他在APEC峰会前的姿态更迫切。但尴尬的是,中美的前两次重要会谈,也没解决关税这根硬骨头。
2025年5月的日内瓦会谈,达成了降低关税和建立常态化磋商机制的共识;9月的马德里会谈,则在TikTok和投资障碍上达成了基本共识。但这些点,都绕开了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关税问题。只要关税在,美国农产品重返中国市场的难度,就不会变小。
南美国家的产品不仅更便宜,还可以按中国标准供货。这对中国买家来说是现实收益,对美国来说就是竞争压力。而且一旦供应链稳定下来,想再夺回市场几乎不可能。
就这样,距离APEC还有几天,特朗普这边压力双重。一边是国内农业州的不断催促,一边是中方的坚定态度。他设想的“峰会突破”,必须先拿关税说事,可这一步走不动,危机就还在那里。农民不会等,市场也不会等,他手里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