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共和新路旱桥记忆:从新旱桥到南北高架的城市变迁印迹
发布日期:2025-10-10 11:35:59 点击次数:155

#国庆反向旅行攻略#

共和新路旱桥记忆:从新旱桥到南北高架的城市变迁印迹

它曾是一座桥。

一座跨越铁轨的混凝土巨人。

共和新路旱桥——上海第一座车行立交桥。

1957年国庆日通车。

人们叫它“新旱桥”。

为了区别于大统路那座更早的“老旱桥”。

*

桥的形状,我至今记得。

主桥长500多米。

六车道设计。

两侧人行道竖着宫灯造型的路灯。

入夜银光四射。

1964年整修后更显大气。

桥下是沪宁铁路线。

火车冒着白烟,“吭哧吭哧”驶过。

我们像无人机一样俯瞰铁轨。

这是童年最震撼的视角。

桥上是流动的上海。

46路公交车从武胜路驶来。

捷克进口的柴油车。

马力大,声音也大。

上下班高峰期,乘客推车上桥的场景还记得吗?

夏天傍晚,居民拎着板凳摇着蒲扇上桥乘凉。

桥面凉风习习。

脚下火车隆隆驶过。

国庆夜晚,人们在这里看烟火在夜空绽放。

旱桥连接着两个时代。

南面是蕃瓜弄——上海第一个五层楼工人新村。

1965年建成时惊艳全城。

北面是彭浦工业区。

华通开关厂、彭浦机器厂的烟囱耸立。

那是工业上海的黄金年代。

桥见证了从“滚地龙”到摩天大楼的变迁。

1995年,为配合南北高架建设,旱桥拆除。

取而代之的是三层立体交通:高架路、地铁、地面道路。

*

如今飞驰在南北高架上。

我仍会寻找旱桥的痕迹。

那些宫灯般的路灯。

那些推公交车上桥的清晨。

那些桥上看火车的下午。

城市变迁如此迅猛。

记忆却像桥墩一样坚固。

共和新路旱桥消失了。

但它依然是上海不可遗忘的风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