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别被策划PUA了:一张八折券,暴露了DNF手游的“非人化”运营
发布日期:2025-10-09 10:10:06 点击次数:143

说真的,这事儿就离谱。

最近DNF手游的运营突出一个魔幻现实主义,前脚刚为各种BUG发了一波还算能看的补偿,什么5000深渊票、贴膜材料,让大伙儿暂时放下了手里的键盘和意大利炮,后脚就给你来了一套堪称行为艺术的骚操作。

有些兄弟一觉醒来,打开邮箱,发现策划居然单独给他开了小灶,邮件标题写得情真意切——“异常道具丢失补发”。

点开一看,好家伙,一张夏日套八折优惠券。

那一瞬间,整个人的状态就是地铁老人看手机,充满了不理解和对这个世界的深深怀疑。

这是什么?这是补偿?这不就是往一个已经吃饱了的人嘴里,硬塞一张“第二份半价”的牛排优惠券吗?

你问他撑不撑,他肯定撑。

但你问他香不香,他可能会骂娘。

1

我们先来拆解一下这个操作的荒谬之处。

DNF手游的夏日套,稍微有点追求的玩家,有一个算一个,基本都早就拉满了。毕竟时装、宠物、光环这“新三样”,是决定你能不能在阿拉德大陆横着走的关键。

对于氪佬来说,这玩意儿跟呼吸一样自然,上线第一时间就秒了;对于小康玩家和搬砖党,就算勒紧裤腰带,咬咬牙也就上了。

所以,当这群已经消费完毕的核心用户,收到一张“八折优惠券”时,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不是惊喜,不是感动,而是纯粹的困惑,以及一丝被当成傻子耍的愤怒。

这优惠券,你要是早点发,大家还能念你个好。现在发,几个意思?是觉得我之前买贵了,特地发个券来恶心我一下?还是觉得我钱多得没地方花,暗示我再买一套?

很多玩家不敢领,是真的不敢领。

这玩意儿就像一个潘多拉魔盒,领取了,就意味着你账户里多了个“沉没成本”的引子。400点券的优惠,看似省了钱,但前提是你得再花1600点券。

可大多数人根本不需要第二套夏日套啊。

不领,立省1600。

这笔账,小学生都会算。但策划偏不,他非要用一张小小的优惠券,来考验玩家的定力,来撩拨你那“不用就是亏了”的消费主义神经。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看法,也可能策划后台拉数据的时候手滑了,把“未购买用户”错选成了“已购买用户”,这种草台班子笑话在游戏圈也不是没发生过。)

2

但如果我们把格局打开,把策划想象成一个精于算计的对手,而不是一个单纯犯蠢的草包,那这件事的性质就完全变了。

这可能根本不是一次BUG,也不是一次失误。

这是一次精准到令人发指的、后消费时代的“心理学投毒”。

讲白了,不就是那点事儿么。

你想想,什么人会收到这个券?是那些已经为夏日套付过费的人。这说明什么?说明你在策划的用户画像里,被打上了一个标签——“高价值付费用户”。

对于这部分用户,策划的核心KPI不是让你“开始消费”,而是让你“持续消费”。

这张八折券,就是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它的目的不是让你省钱,而是要激起你内心的涟漪,让你重新思考“我是不是还需要一套”这个问题。

它在创造一种虚假的需求。

这就好比健身房在你年卡快到期的时候,不直接给你推销续费,而是送你一张“私教课五折体验券”。你去不去?去了,就可能被教练的话术套进去,再买几十节课。

这张八折券就是你的“私教课体验券”。策划在赌,赌一万个收到券的玩家里,总有那么几百个会忍不住诱惑,或者单纯是强迫症发作,为了“不浪费”这张券,硬着头皮再买一套。

只要有这几百个人上钩,对于项目组来说,这次“BUG”就是一次血赚的营销活动。

至于其他没上钩的玩家怎么想?他们的情绪重要吗?

不重要。我是说,这事儿真的、真的很重要吗?在流水的数字面前,一文不值。

3.

这波操作,完美暴露了当前很多游戏运营的核心困境和指导思想——他们不再把玩家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去服务,而是当成一个又一个可以被数据模型解构的“流量包”去运营。

你所有的行为,登录时长、付费金额、聊天频率、副本参与度……都被量化成了数据,喂给了后台的算法。

算法分析你的行为,给你打上标签,然后用类似“八折券”这样的钩子,来测试你的付费阈值和消费心理。

你以为你在玩游戏,其实是游戏在玩你。

更可悲的是,这种“非人化”的运营思路,正在从核心的付费设计,蔓延到日常的客户服务。

就像这次事件里提到的另一个问题,很多玩家因为仓库BUG,导致强化宝珠这类有期限的道具过期了。

按理说,这是平台方的责任,理应主动排查,统一补偿。

但现实呢?现实是你必须自己去找客服,主动申诉,提交证据,走完一套繁琐的流程,才有可能把本就属于你的东西拿回来。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筛选。

它筛选掉了那些怕麻烦的、声音不够大的、或者根本没注意到自己损失的玩家。最终,只有那些最“硬核”、最“难缠”的玩家,才能获得补偿。

这又是赤裸裸的成本控制思维。能少赔一个,就少赔一个。

这真的很操蛋。我是说,这种把玩家当贼防、把补偿当恩赐的心态,真的很操蛋。

4.

所以,一张小小的八折券,背后折射出的,是DNF手游运营团队与玩家之间,那道深不见底的信任鸿沟。

他们不再相信,用诚意和优秀的内容可以留住玩家。

他们转而迷信数据、迷信算法、迷信各种上不了台面的消费心理学套路,试图用一根根看不见的线,来操纵玩家的钱包。

他们忘了,游戏生意的本质,终究是情绪生意。

玩家氪金,买的不仅仅是强度,更是一种“爽”的感觉。这种“爽”,来自于角色变强的成就感,来自于社交互动的归属感,也来自于被官方尊重和认真对待的体验感。

而现在,从莫名其妙的八折券,到需要扯皮才能拿回的补偿,桩桩件件,都在摧毁这种最基础的“爽”。

当一个玩家在游戏里,感受到的不再是快乐和激情,而是算计和PUA时,他离删游戏也就不远了。

可能策划们看着后台新增的流水,还在沾沾自喜,觉得又成功地“引导”了一波消费。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每一次这种看似聪明的骚操作,都是在透支游戏的未来。

毕竟,玩家用脚投票的时候——可是从来不会打八折的。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