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好一起变身时尚达人了没
说实话,买衣服这事儿
比方说,买回家一试,款式挺喜欢,结果穿上身那叫一个扎得慌,像针扎似的,整个人都不舒服;又或者颜色挺喜欢,洗了几次之后
那颜色都快掉成渣,变得惨不忍睹;还有那种便宜货,穿不了两天就起球变形
这可是老行家都知道的“绝招”,买衣服前多瞅一眼吊牌,能帮你避开不少雷区,不用花冤枉钱
这次,我就跟你们唠唠,怎么通过看吊牌
把自己变成一个“精明买家”
«——【•1.看吊牌,少踩坑,买得更安心•】——»
哎呦喂,刚才说的那些坑
你要知道,吊牌上有很多“玄机”,只要你懂点门道
轻轻松松就能挑到挺不错的衣服
⑴. 先从“面料材质”跟“安全类别”开始看(以优衣库为例子,简单明了) 你别小看那一张吊牌,上面最关键的
莫过于“面料成分”和“安全类别”这两块内容
这两样东西,关系到你穿着的舒服度和身体安全
你可以想象,衣服的触感、透气性、起皱程度
你要是买了那种看起来很漂亮,结果穿上觉得像个“针扎王”
懂了面料的成分,能帮你预测这衣服穿起来是不是舒服
再说安全类别,这个,最关键是买衣服给娃儿穿
安全类别分为A、B、C三类,代表着不同的安全标准
A类就是最严格的,C类最宽松
你要是买给宝宝的衣服,吊牌上要标“GB 31701 A类”或注明“婴幼儿用品”
要是真标了B或C类,那就别买了
毕竟宝宝的健康比啥都重要
还有,假如你喜欢在网上买东西,记住
比如吊牌上的“451263”,你只要在品牌官网或者旗舰店输入这个号码,立马就能找到对应的商品
这样一来,买东西就方便多了
另外,一个“冷知识”——季号
它能告诉你衣服是不是新款
看到某件衣服价格便宜,但外观跟新款一样
只要看季号,就能一眼看出它是不是当季新货
这个挺适合打折季节,帮你判断是不是“划算”的买
⑵. 安全技术类别,得搞明白 再说说吊牌上“最不能少”的字——【安全技术类别】
这个东西,是国家强制规定的
它用A、B、C三类,区别啥
简单说,就是甲醛、色牢度、异味、染料啥的
A类最严格,C类就宽松了
比方说,买给宝宝的衣服
必须得是“安全类别:GB 31701 A类”或者标明“婴幼儿用品”的
要是看到别的标志,比如B类、C类,或者根本没标
毕竟,谁都不想穿着“化学盲盒”在身上,最关键是小宝宝,稍微不注意
给大人买贴身衣服,比如内衣、睡衣、T恤啥的
安全类别也得在B类以上
你要是碰到标“C类”的,最好还是慎重点
说到底,咱们花钱买衣服
不就为了穿得舒服点、安全点
2.别“空”吊牌坑了
这些衣服可别碰 你知道不,有些小市场、路边摊,卖的那种衣服,吊牌都没有,或者吊牌上面空空如也
只写个价格或者logo
这些东西,基本都来自“黑作坊”或“杂牌子”
买了,基本上就是把“化学盲盒”穿在身上
“洗唛”也是很关键的标签,缝在衣服内侧
告诉你怎么洗、用什么洗剂、还包括成分啥的
国家规定,洗唛上的信息
要是你发现两者不一样,那就得警惕了
这说明厂家管理混乱,品控差
遇到那些吊牌信息乱七八糟的,或者用一些“自创面料”名词、标准没搞清楚,或者面料加起来都超过100%的
这些都得打入“黑名单”
别抱侥幸心理,穿了怕出事
还有一点也得注意,那就是一些吊牌上写的“安全类别”一半没写、用的标准都过时了、居然标的面料成分还出现奇奇怪怪的名字…这些都说明这衣服根本不靠谱,宁愿少买点
«——【•3.一些吊牌冷门小知识,咱们得知道点•】——»
你知道不,很多人都没注意过,吊牌上的尺码
其实还能帮你更准确地找到挺不错的衣服
比如说,常用的S、M、L、XL
要说每个品牌、每个版型标准都不一样
有时候你去店里试衣服,穿着感觉挺不错,但尺码标签一看
这个时候,吊牌上的“165/88A”就能帮你解惑
你知道不,这其实是国家标准的尺码:165代表适合身高165厘米的人,88是胸围(女装)或者腰围(男装)啦
比如说“160/84A”,就是说这个衣服适合身高160前后
胸围84的标准体型女生
假如你经常买衣服,记住这点儿,下次不用再纠结S、M、L了
还能帮你判断版型是不是适合自己
再说面料成分,吊牌上通常是按照含量多少排的
你要注意啦,比如某件“羊毛衫”写着羊毛含量只有6.8%,那说明它主要还是化纤
看面料成分,千万别只看名字
要看排在第一的“主料”到底是谁
«——【•总结一下:学会看吊牌,买衣服不再盲目•】——»
其实,买衣服这事儿
只要你多花点时间,学会看吊牌上的那些细节,能帮你避开不少坑
就像我以前,买衣服没注意这些细节,结果后悔一阵,这会儿只要买之前,先瞅一眼吊牌
你要记得,别那些“空吊牌”、“乱七八糟”的信息迷惑了,认准安全类别,懂得看面料成分、尺码标识,挑选出来的衣服
这东西,看着简单,实则是一门学问,侬学会了,买衣服就像刀刃上跳舞一样
好了,兄弟姐妹们,咱们的“变美秘籍”就到这儿,快去试试看,下一次买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