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下旬,一条消息在社交平台上疯狂传播:伊朗前总统内贾德复出,准备接掌情报部门,还放出狠话,要“斩首”以色列15名高官。听起来是不是像大片预告?但我越看越觉得哪儿不对劲。
有时候,一条爆炸性的新闻,不是靠信息量取胜,而是靠情绪。这事儿就是个典型。情绪先上,逻辑靠边。结果大家都在讨论“狠人归来”,却没人去查一查这事到底靠不靠谱。
今天就把这事儿翻个底朝天,咱不讲大道理,聊点真实的、能落地的。你愿意听,我就说说。
一、这波“猛料”,是怎么炒起来的?
我第一次刷到这条“爆料”,是在6月20日晚上。朋友圈有人转了张微博截图,配图是内贾德的旧照,眼神凌厉,背景还有火光和导弹。标题直接写:“内贾德回归,怒斩以色列15名高官!”
评论区已经炸锅了,全是“终于有人硬刚以色列”“伊朗这次真不装了”的热评。我当时就愣了一下,这信息量也太大了吧?可点进原帖一看,没来源、没链接、没出处。就是一张图,一段话。
但传播速度惊人。很快,抖音上出现各种剪辑视频,BGM一响,那种“中东即将爆发大战”的氛围直接拉满。公众号也跟上节奏,有的直接贴出所谓“15人名单”,还有配图、配头像,看着跟真的似的。
结果你猜怎么着?
那份名单里有个叫约阿夫加兰特的,以色列前国防部长,人家在2024年底就卸任了。你要真是情报系统搞的“斩首计划”,不至于连职位都没更新吧?
这事儿明显就不对劲了。可惜,太多人已经被那种“终于有人站出来”的情绪带跑了,压根没管事实是不是站得住。
二、说到底,这条消息到底哪离谱?
先说“内贾德复出”这件事。看起来像那么回事,毕竟他是前总统,确实出过名,也确实是强硬派没错。
但是,2024年5月,他确实报名参加了总统选举,这事儿是真的。伊朗国家通讯社(IRNA)也有报道。但6月初,伊朗宪法监护委员会直接把他踢出了候选人名单。理由没公开,但这不是第一次他被拒绝参选了。
所以你说这样的人还能“复出”?就算想,也没这个资格。
更别提“掌管情报部门”这种说法了。伊朗的情报系统是直属最高领袖的,不归总统管。这是明摆着的制度安排。而且内贾德当年就因为批评情报部“被渗透”,跟保守派闹得很僵。你说现在让他回来当情报部长?这不是复出,这是小说。
还有那个“斩首15人”的说法,看着挺狠,但全是空穴来风。我查了《耶路撒冷邮报》《以色列时报》,连个影子都没见着。CNN也没报道,BBC也没有。搜不到源,找不到出处,全靠几个中文自媒体在吆喝。
而且说实话,哪有情报系统提前公布暗杀计划的?真要干,早就悄悄动手了,还能让名单满网飞?这不是震慑,这是自废武功。
据《观察者网》6月27日报道,伊朗新总统佩泽希齐扬上任后,外交策略明显转向务实,强调“对话优先”。而且伊朗正试图与卡塔尔、土耳其等国家推动“中东多边安全机制”,这是实际在做的事,不是喊口号。
你说在这种背景下,伊朗还会突然搞个“斩首名单”?这就像你刚跟邻居握手,转头就说要砸他家窗户——不合逻辑,也不合时宜。
三、问题不只是“假新闻”,而是我们为什么爱信这种“假新闻”
这事儿最扎心的地方,不是它有多假,而是太多人愿意信,甚至希望它是真的。
说白了,是我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出了问题。我们太习惯刷短视频、看截图、听剪辑,太懒得去找原报道、查时间线、看背景。看到一条“燃”的消息,第一反应不是“真的假的”,而是“太解气了”。
我不是在否定情绪。大家看到以色列在中东的种种行为,心里有火,这是可以理解的。但火归火,不能让火把理智烧没了。
比如现在,伊朗国内真正关心的是什么?经济。货币贬值、失业问题、物价上涨,这些才是街上的老百姓一天到晚念叨的事儿。内贾德那种高调喊话的风格,在现在的伊朗早就不吃香了。
据《环球时报》6月30日文章,伊朗政府正推动与阿联酋恢复能源合作,还在和土耳其谈边境安全合作。这些事儿,才是真正决定局势走向的关键。而不是某个退役政治人物“复出当特工”。
但这些内容,因为不够“炸”,在社交平台上完全没流量。反而是“斩首名单”这种东西,一传十十传百,最后变成“已经坐实”的事。
四、我们该换个视角了
这条消息之所以能火,说到底,是因为它符合我们对中东的刻板印象:冲突、复仇、强人、血战。但现实真的这么简单吗?
伊朗不是只想打仗,它想要经济复苏、外交突破、区域地位。这不是想象,而是政策方向。2025年6月21日,伊朗外长在多哈会谈中明确提出希望与美国“恢复有条件对话”,这不是硬碰硬,而是找出路。
而我们这边,很多自媒体还在用“强人回归”的桥段来满足情绪。这种做法我挺反感的。不是因为它不爱国,而是因为它误导人。让大家对世界的理解,越来越脱离现实。
更严重的是,这种“假新闻”一旦形成舆论氛围,就会误导政策讨论,甚至影响真实的外交判断。你不能在幻想的基础上做决策,那是拿热血当逻辑。
内贾德没复出,伊朗也没公布什么“斩首名单”。但我们却因为一条编出来的消息,集体高潮了一次。
与其沉迷“爽文式国际新闻”,不如多看一看伊朗怎么处理经济重建,多关心一下中东国家怎么试图摆脱冲突循环。那些才是能影响未来的关键节点。
我们不缺愤怒,也不缺热情。缺的是辨别真假、拒绝被操控的能力。
这事儿不复杂。但如果我们每次都只看最炸的标题,听最爽的故事,那真的,很快就会忘了什么叫“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