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厦和布朗续约为啥这么难?
这事儿其实挺有意思,说到底就是“夺冠后遗症”。
今年广厦能夺冠,确实很不容易。
之前谁都觉得辽宁稳,广厦靠外援爆发,气势太猛。
但正因为拿了冠军,球员和外援不可能不变心。
你看布朗续约就谈不拢,开口要价直接翻倍。
广厦这边也有难处,工资帽在那,一分钱得掰成十瓣花。
说实话,这种情况在CBA老早就埋下了伏笔。
记得以前王治郅那会儿,哪有这么明码标价的谈判啊。
那时候大家都差不多一条起跑线,顶多有些队给奖金高点。
打个好赛季,心气就高了,觉得自己能进NBA那待遇。
其实广厦也不是小气,但CBA工资帽限制是真麻烦。
不然人家哪愿意放布朗和卡尔顿这样大腿级外援走?
咱们球迷心里都有一杆秤,这才明白,“夺冠”真的是甜蜜的负担。
首钢“砸钱三年”豪赌能行吗?
说一千道一万,今年CBA最大条新闻就是首钢抬价买人了。
赵睿、周琦、雷蒙,就差直接把国字号主力一网打尽。
北汽横下一条心:“三年内不拿冠军算我输”。
但你细看一下,一大堆。
首钢现在核心阵容全是29、30岁的老将。
季后赛的时候拼得那么狠,亚洲杯还得带伤出征。
赵睿那踝关节都快废了,上赛季靠意志力撑完。
这一波操作其实就是争三年窗口期。
北汽的土豪把话说得漂亮:“三年不成就重建”。
可球员能撑住三年吗?说不定打到明年就得歇菜。
广东和上海其实也卷得厉害。
广东拿下崔永熙和焦泊乔,这俩最重要的优点就是“没咋受伤,年轻”。
而且广东底子厚,青训出来的都能顶班子,内援又靠谱。
上海财大气粗,但后卫线质量还是差点意思。
但只要是外援好、内线有优势,今年CBA谁都不敢说稳赢。
其实球员转会都是奔着“高回报、高风险”来的。
就像有人会说,“北京真敢砸,但你赔了怎么办?”
可咱们都明白,职业体育就是赌一回,豪赌三年抡冠军。
辽宁三连冠的后遗症和新的乱局
说完了这些,咱们再聊聊辽宁队的“三连冠综合症”。
说实在的,辽宁三连冠一结束,就是一地鸡毛。
队里互相内讧,FMVP走人,人民币都变成负资产了。
老板觉得“投资全是亏”,主力核心马上变心想走人。
这几年三连冠谁撑下来了?广东王朝都招架不住。
大家别觉得辽篮现在倒霉,其实这在CBA是老生常谈。
当年李春江二进宫,再狠也架不住更衣室分裂。
我还记得三连冠年头,球员都拼得命不要,完事儿一封顶薪合同签下,后面再也合不来劲了。
这波张镇麟走人,跟赵睿去北京是一样的。
球员一心要走,球队再厉害也留不住人。
其实今年的转会,厦门说白了就两种人最受欢迎:一类是伤病不厉害的青年才俊,一类是有国字号履历的优质老将。
但也别说CBA太乱,这跟欧洲足坛差不多,只要有钱,人才自然就流动。
还有一点很有意思,谁要是能连着三年稳定赢球,CBA历史上基本没出现过。
说起来,这就像女篮一样,各队都短命繁荣,最后还得看谁家培养新人的机制更有底气。
外援内援市场化,球员心态真变了
除了薪资,球员心思真是跟以前大不一样。
什么“为城市荣誉拼命”,真心没有那么多了。
就像以前球员说“只为球队”,现在谁都明白工资卡才最重要。
但你要说这是“世风日下”,其实也没必要太酸。
球员就是一份工作,冠军有了,趁着伤病没爆发赚点钱,这基本是人之常情。
而且现在的合约,执行到27岁以后才真有资格谈顶薪。
周琦就是个典型,亚洲杯表现好,一下变成自由市场顶流,价码直接翻番。
哪怕篮协和CBA放手让市场定价,也没啥不好。
球员有自由,球队有压力,咱们球迷只想多看几场真刀真枪的较量。
最后聊聊球迷心里怎么想
这一切的变化,最后都跑不掉和咱们球迷有点关系。
咱们总是看谁拿钱多,谁就该背大锅。
可“夺冠”对一个队,说白了就是奖励,也是惩罚。
咱们希望看到更多拼搏,但理解他们为生计奔波。
有时候CBA越来越像娱乐圈,流量和待遇挂钩,谁火就有人追捧,合同到期就被哄抢。
但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咱们看球的,最怕没人拼。
只要有人像去年孙铭徽、赵睿那样,不怕受伤,关键时刻减少点小脾气,多点硬气,别管工资多少,都值得咱们为他喝彩。
新赛季就快开始了,谁能笑到这事儿咱们说了也不算。
但咱们球迷会一直盯着,谁真拼,谁划水,一目了然。
哪怕联盟还有很多糟心事儿,能看见新鲜变化,咱们就觉得又有盼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