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三街要拆的消息一出来,整个抚顺都炸了锅!老张头蹲在马路牙子上抽烟,突然把烟头一摔:"这破地方早该拆了!"可转头就红了眼眶。你还记得小时候那条挤满小摊的街道吗?
二道街的老窗户早就换成了铝合金的,可趴在窗台上看西三街的日子就像昨天。那时候的幌子五颜六色,风一吹哗啦啦响,比现在商场里的霓虹灯有意思多了。周三下午最让人期待,老师领着我们去小舞台看电影。那个破木架子搭的银幕,现在想想画质真差,可当时看得眼睛都不舍得眨。
散场后的西三街才是重头戏!铁皮青蛙蹦得比小孩还高,糖画师傅手腕一抖就能画出条龙。最绝的是那几家饭馆,香味能把人魂都勾走。记得有家蒸饺店,笼屉摞得比我还高。揭开盖子的时候,白汽"噗"的一声冲出来,整条街都是肉香味。
我妈那时候手糙得跟砂纸似的,可每次路过蒸饺店,眼睛就亮得像星星。有回她硬拉着我进去,点了笼蒸饺。我吃得满嘴流油,她就坐在对面笑。现在想想,那笼蒸饺可能是她省了好几天的菜钱。后来我挣钱了,总想带她回去吃,可每次都说"下次吧"。
立交桥建起来那会儿,西三街就像被掐住了脖子。小舞台拆了,糖画摊不见了,连蒸饺店的白汽都变得有气无力。后来桥拆了,街上又慢慢热闹起来,新开了不少店铺。我天天想着"等不忙了就带妈回去看看",结果等着等着,等来了拆迁通知。
老李家的闺女在社区工作,说这次拆迁补偿谈得挺痛快。可补偿款再多,能买回铁皮青蛙蹦跶的声响吗?能换回糖画师傅手底下金灿灿的龙吗?更别说那个看着我吃蒸饺的人了。
新盖的商场肯定更敞亮,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是蒸饺的热气?是电影散场后的笑声?还是那个总说"下次"的自己?听说施工队下个月就进场,那些藏在砖缝里的记忆,怕是都要跟着推土机一起被碾碎了。
现在的孩子肯定不懂我们为什么对条破街道念念不忘。他们没见过竹蒸笼里冒出的白汽,没听过铁皮青蛙"咔哒咔哒"的动静,更没体会过被粗糙手掌牵着走过喧闹街道的温暖。这些都要变成拆迁公告上的铅字了,想想真是让人心里发堵。
你说,新盖的商场里会不会有人卖蒸饺呢?就算有,大概也是微波炉加热的速冻货吧。那个需要踮脚才能看见的蒸笼,那个会烫嘴的肉馅,还有那个舍不得动筷子的笑容,都跟西三街一样,再也找不回来了。想到这儿,手里的奶茶突然就不甜了,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