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篮亚洲杯输给日本,这口气确实咽不下去。但现在输球,总比到了世界大赛上再暴露问题要强。
输球的责任,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球员状态不好。有些问题,明晃晃地摆在台面上,简直就是“人祸”。
比如首发后卫李缘。打日本那场,一分未得,一个助攻没有,防守端还成了对方的突破口。
一个在场上起反作用的球员,却被当成未来的旗帜,这找谁说理去?
说白了,李缘在场上,球队就像在填一个无底洞。打弱队,窟窿小,慢慢还能补上。一碰上日本这种强队,第一节我们进攻端轰下27分,结果一看比分,平手。为什么?因为李缘在场那段时间,球队已经输了快10分。
她的打法已经跟不上现代篮球了。没身高对抗,没稳定三分,这种类型的后卫,在国际赛场上拿什么立足?可就是这样的球员,场场首发,不输才怪。
再聊聊张子宇。
看完亚洲杯,很多人觉得张子宇脚步慢,跟不上节奏。但这真是她自己的问题吗?我看未必,战术问题更大。
宫鲁鸣指导用张子宇,跟U19时期的主教练王佳芝,完全是两个思路。这次比赛,张子宇的战术就一个:篮下站桩。队友看准了机会,球传进去,她能打。一旦时机错过,她就只能在三秒区附近来回折返跑,白白消耗体力。
战术太单一,对手一包夹,就没辙了。人家在U19时,不光是站桩,还能拉出来给队友做挡拆,有移动接球,战术变化多得很。
宫鲁鸣赛后说张子宇防守不行。可数据是不会撒谎的,输给日本那场,张子宇的正负值是+9,意思是她在场时,我们净胜对手9分。
一个在场上能赢分的球员,却得不到战术核心的地位,反而要为球队的防守背锅,这合理吗?
现在这支女篮,缺一个主心骨,一个能在逆风时站出来扛事儿的人。这个人,就是李梦。
有人说李梦状态下滑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她的经验、她的比赛气质,是这批年轻球员里独一无二的。她是中国女篮目前打法最现代化的锋线,关键时刻的大心脏,以前打日本,多少次逆转都是靠她。
没有李梦在,球队就像没了魂。大家打得都别扭,不知道该听谁的。
王思雨拿到铜牌后哭了,那不是开心的泪水,是憋屈,是有力使不出的委屈。她有这个能力,但很多时候,她也只能在场下看着干着急。
召回李梦,不仅是增强即战力,更是给这帮年轻人找个带头大哥,让她们看看在国际赛场上,球到底该怎么打,关键球该怎么处理。
当然,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最尖锐的问题,出在教练席上。
说句不怕得罪人的话,宫鲁鸣指导,该下课了。
论培养新人,他不如许利民;论临场指挥,他不如郑薇。唯独在固执这方面,他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赛前轻敌,认为日本、澳大利亚主力不来,冠军就是囊中之物,所以敢不带李梦。比赛中,固执己见,死用李缘,摁着王思雨。等到局面被动,又拿不出任何有效的调整策略。
他的篮球理念,也显得有些陈旧。他觉得李缘能扛大旗,觉得球迷对张子宇的期望过高。这种认知,和我们看到的比赛场面,完全是脱节的。
更让人无奈的是,即便输了球,依然有人为他辩护。一些媒体人轻轻我们球迷喊破喉咙,拿出再多数据和事实,似乎也无济于事。宫鲁鸣的帅位,依然稳固。
所以,换掉李缘、召回李梦、确立张子宇的核心地位,这些都只是战术调整。真正的问题根源,是那个坐在教练席上,却无法把一手好牌打好的人。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等到世界杯的时候,球迷恐怕还要更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