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足协评议总挨骂?误判不改比分,这评议到底图个啥?我始终搞不懂足协搞评议的意义在
发布日期:2025-11-23 00:16:25 点击次数:177

足协评议总挨骂?误判不改比分,这评议到底图个啥?

我始终搞不懂足协搞评议的意义在哪。就说成都蓉城那场球,裁判明显吹错了,足协自己都认账了,可到最后呢?比分没改,积分没动。球迷不干了,问为啥不纠正?足协说既成事实不能改。那问题来了,既然改不了结果,你们大张旗鼓搞评议干啥?就像被人扇了一耳光,对方不道歉不赔偿,还把你拉到跟前说“刚才那巴掌我仔细研究过了,确实打偏了”,这不是二次添堵吗?

咱先掰扯掰扯这评议是啥。按足协的说法,每轮联赛后裁判委员会都会组织评议,分析判罚对错,算是内部监督机制。可问题在于,这评议结果对比赛结果几乎没影响。裁判吹错了,认个错、内部通报,最多扣点绩效,但球队输掉的比赛、丢掉的积分就这么算了。就像学生考试被老师误判扣分,老师承认批错了,却不给你改分数,只说“下次注意”,谁能服气?

就说去年某场关键战,主裁漏判点球,赛后评议明确是误判。球迷闹、俱乐部上诉,结果呢?联赛排名该咋排还咋排。俱乐部负责人后来私下吐槽:“我们不是非要改结果,就是觉得这口气出不来。评议说误判,说明我们冤,可冤了白冤,谁受得了?”更气人的是,有些评议结果根本不对外公开,球迷只知道“有评议”,但具体咋评的、结论是啥,一概不知。这不成了“自说自话”吗?

有人可能说,改比分影响太大,联赛公平性得顾全。这话听着有理,可现实是,误判本身已经破坏了公平。比如A队靠误判赢了B队,B队本来能拿的分没了,后续争冠、保级全受影响。这时候不纠正,反倒是评议成了“遮羞布”——你看,我们认错了,但改不了,你们别闹了。可球迷要的不是一句“认错”,是实实在在的补救。

再往深了想,评议机制是不是该有点实际作用?比如误判导致结果偏差太大的,能不能有附加赛?或者积分补偿?哪怕只是象征性的,也能让球队觉得“委屈被看见”。现在倒好,评议成了“内部检讨会”,对外只说“加强裁判培训”,可裁判水平没见涨,误判该有还是有。球迷心里犯嘀咕:这评议是不是就走个过场?

还有,评议标准到底咋定的?同样是误判,有的公开通报,有的悄无声息。比如某场涉及争冠的比赛,裁判判罚引发巨大争议,评议结果却迟迟不公布;反倒是普通联赛的小误判,评议细节说得明明白白。这种区别对待,更让人觉得评议是“看菜下碟”。

说白了,球迷和俱乐部要的不是揪着错误不放,是希望错误能被正视,能有个说法。评议要是只停留在“我们错了”的层面,不解决实际问题,那每次评议都像在伤口上撒盐。就像你丢了钱,警察帮你找到小偷,却不把钱追回来,只说“我们抓到人了”,你能不憋屈吗?

中国足球要想进步,光靠喊“重视”没用。评议机制得接地气,得让参与方觉得“这评议有用”。不然今天为蓉城的误判骂,明天为别的队误判骂,骂来骂去,伤的是球迷的心,凉的是中国足球的人气。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注:文中案例参考中国足协官网公布的裁判评议办法及近年中超联赛相关报道,具体事件均基于公开信息整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