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A突袭伊朗核设施的“午夜铁锤”行动,整个过程已经变得相当明了。对那些积极向战略空军转型,并且确实有需要精确打击的远程目标的国内空军来说,有些经验确实值得学习。
▲9架大概就是B-2A的常规出动上限了。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午夜铁锤”真是个典型的“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当时,7架B-2A首先从怀特曼基地起飞,并得到了加油机的全力支持。在B-2A进入中央司令部辖区时,驻扎在阿拉伯海的核潜艇也毫不示弱,上浮发射了20多枚“战斧”,确保与B-2A稍后投掷的炸弹在同一时刻准确击中目标。同时,早已在中东基地待命的F-22A和F-35A机群,与从航母起飞的EA-18G汇合,在加油机的帮助下,稳稳地待在预定位置,等候B-2A的到来。最后,B-2A在F-22A、F-35A的引导下,以及EA-18G的掩护下,顺利投下巨型钻地弹,成功完成使命后又返回。
▲由于美国空军的专用电子战机已经退役,因此海军的EA-18G就成了主要的依靠。
一开始大家都很好奇,“战斧”和钻地弹的总数和美国政府声称的“75枚精确制导弹药”之间差距那么大。后来发现,原来是F-22A和F-35A作为先锋部队也投放了不少炸弹,专门打击可能威胁B-2A的伊朗防空阵地。相较于“突袭伊朗核设施”,这种直接打击常规防空单位显然违反国际法,所以美国各界都选择性忽视这一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误判——福尔多核设施山脚的起火点一度被认为是B-2A投弹失准的证据,实际上那只是伊朗防空阵地被攻破后起火的结果。
▲派出F-22A其实并不是特别必要。
在整个行动中,美军并没有对伊朗的防空力道掉以轻心,反而是提前将F-22A、F-35A和加油机调派到了中东。同时,他们还要求位于阿拉伯海的“卡尔文森”号航母出动EA-18G进行支援,组建了一个全面的混合机队。最终,数十架不同类型的战斗机顺利完成了复杂的计划,确保了B-2A的精准打击,这展现了美军多年积累的卓越组织能力。此外,为了保障机队的行动,美军出动了近60架加油机,占出了战机总数的近一半——这充分反映出在国内运-20数量有限的情况下,继续大力发展运油-20的重要性。
▲运油-20A的进展迅猛。
国内空中加油机的发展历程颇为曲折,运-20A直到2020年才算基本成熟,到了2021年,它就开始批量生产,且增速惊人。在短短两三年内,海空军的主力战斗机纷纷实现了空中加油的常规演练,甚至出国机队配备运油-20都成为了常态。如今,运-20B刚刚启动量产,运油-20B也已经问世,并形成了一定规模。对比仍在试飞中的“空警-3000”,国内对大型空中加油机的需求可见一斑。得益于前些年在旧装备基础上发展空中加油体系的准备,运油-20迅速融入部队,因此如今说中国空军的加油能力位居全球第二,毫不夸张。
▲运油-20B的意义重大,确实极为重要。
俄罗斯空军曾被称为“全球第二”,但目前仅有19架伊尔-78加油机,这个数量远不及美军在“午夜铁锤”中使用的加油机。而“轰-20”尚未正式服役的问题不是很大,因为轰-6K已经能够完成大多数任务。不过,若加油机数量过少,那就成了大问题——没有足够的空中加油机支持,无论战机多么先进,战术再怎么出色,地理上的距离仍然会形成障碍。就像1982年马岛战争初期,虽然英国空军在组织和规划上表现出色,出动了“火神”轰炸机对阿根廷控制的马岛进行轰炸,但最终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果,主要是因为加油机的数量太少,只有一架“火神”能够飞抵马岛上空。
即使是歼-20和歼-16这样的重型战机,也依赖于加油机的支援。
运油-20A直到2021年才开始服役,已经明显落后于其他主要国家。如果想赶上那些装备了数百架大型加油机、技术实力雄厚的美军,就需要在运油-20B上投入更多的精力,未来的装备数量必将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