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能当成“综艺节目”吗?看到陕西咸阳那段视频,我的第一反应只有两个字:气愤。画面清楚得让人作呕——两个穿淡绿色伴娘服的女孩被绑在自行车上、姿势扭曲,其中一位仰面朝天、呼吸困难;旁边还有几个大男人按着、逼着“去亲”,周围人不是拉人阻止,而是在哄笑、拍照、轮流“表演”。官方说当地婚闹还存在但在减少,可“减少”并不等于“放任”,热闹成了遮羞布,恶俗就有了可乘之机。
事情曝光后网络炸开了锅,陕西一夜成了风评焦点。新娘新郎和亲友迟迟没有公开回应,外界开始质疑:是默许,还是大家都装作没看见?当两个伴娘被“甩进狼窝”,有的人选择做围观者,这恰恰反映出一个现实问题——把别人的痛苦当段子的人,终将记在社会的账本上。
这不是个例。前段时间山东济宁那对恋爱五年的新人,接亲刚开始就被伴郎泼黑墨,婚纱毁了,气氛直接坍塌,最后两人分手。还有人把朋友的新房当成后院,啤酒撒一地、沙发当跳板,甚至有人当着大家解决生理需求。把婚礼、乔迁当作“表现”的舞台,毁掉的是别人的回忆和尊严。
深层原因不止一个。一、集体情绪裹挟让人把恶作剧当游戏,越多人越大胆。二、有人把“热闹文化”当挡箭牌,用所谓好玩的名义掩盖对他人的伤害。三、制度和监督薄弱,让肆意妄为者觉得有恃无恐。靠“国民素质自净化”显然不靠谱,法律和道德必须同时发力:对明显的人身伤害、性骚扰、毁损财物等要依法追责;婚礼的主持人和家属要有风险意识,事前划清界限、筛选参与者;现场人群若见到越界行为,应敢于阻止并保留证据。
作为宾客或路人,能做的并不复杂但很关键:第一,勇敢制止——一句“开玩笑也要讲分寸”往往比冷漠更有力量;第二,录下证据并报警,别让恶行只留在记忆里;第三,主办方提前设规矩,邀请名单要慎重,别把“带刀的朋友”当荣誉勋章。交朋友要像买菜:颜色亮不代表保质期长,那些过于“豪放”的兄弟,迟早可能伤人。
不少网友看完视频后说:“这都什么婚礼啊,分分钟变成喜剧片里的恶俗桥段。”也有人提醒:“遇到这类事,别只当看戏,救人比拍视频更重要。”这些普通话语里有力量,也值得被带到更广阔的讨论里。
两个伴娘的痛苦不是笑点,新娘新郎的沉默也值得拷问。读者朋友,你遇到类似情形会怎么做?作为宾客、亲友或路人,怎样既暖人心又挡住恶意?欢迎在评论区把你的做法和建议写出来,让这类“喜事被伤害”的事少发生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