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NVIDIA+Oracle+OpenAI,资本+算力+电力,AI 基础设施的全球竞争迈向千亿美元量级。
AI 的牌桌上,刚刚下了一张王炸。
英伟达(NVIDIA)计划对 OpenAI 进行高达千亿美元的战略投资(MyStonks 注:目前意向书(LOI),非最终协议),共建 10 GW 算力集群,以支持其下一代超大规模 AI 模型的训练,作为回报,OpenAI 将全面拥抱英伟达的下一代算力系统。
牌局的另一角,云计算巨头甲骨文(Oracle)早已入座,与 OpenAI 正在推进约 4.5GW 的「星际之门」(Stargate)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计划,三家顶级 AI 势力交织,一个围绕「算力、资本、电力」的超级联盟呼之欲出,无疑将深度影响未来十年的 AI 权力格局。
MyStonks 研究院也将为你深度拆解,这场「三角联盟」的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野心、算计与未来。
一、价值千亿美元的「算力约定」
根据披露的框架安排,此次合作的核心是英伟达「带资入组」——承诺将为 OpenAI 部署一个史无前例的 10 GW 算力集群。
这是什么概念?
它几乎相当于 OpenAI 此前与甲骨文等合作的「星际之门」计划的两倍多,而为了确保这个「AI 超级工厂」有地、有电、顺利运转,英伟达也将分批次注入千亿美元级的巨额资本。
其中具体计划为分阶段投资,即按每 1GW 节点逐步推进,首批进度预计自 2026 年下半年开始兑现;与此同时,OpenAI 与甲骨文的「星际之门」也在同步推进,并强调分布式布局与电力优先策略,投资额媒体口径约 3000 亿美元,2027 年起集中交付。
「算力的尽头是电力」,这场合作也标志着 AI 巨头们的竞争,已经从「模型竞赛」卷到了基础设施和供应链的终极竞赛。
二、「铁三角」的 AI 权力游戏
看懂这场合作,关键要理解三者之间「我中有你、互为犄角」的精妙关系。
OpenAI × 甲骨文:AI 帝国的「能源与土地」
OpenAI 的野心需要海量算力,但超大算力集群的瓶颈早已不是芯片,而是电力和土地,因此甲骨文凭借其强大的全球数据中心布局和电力获取能力,成为 OpenAI「星际之门」计划的基石。
换言之,可以把甲骨文理解成一个「算力地产开发商」,专门为 OpenAI 找地、通电、盖厂房。
甲骨文 × 英伟达:顶级开发商的「精装修」方案
甲骨文的「毛坯厂房」要变成即插即用的「AI 工厂」,就需要英伟达的全套「精装修」——目前英伟达的 AI Enterprise、DGX Cloud、NIM 等产品已在 Oracle 云基础设施(OCI)上原生可用,为政府和企业客户提供更高合规性的主权 AI 方案。
这让甲骨文在面对政府、企业等主权 AI 客户时,能提供最高效、最安全的「拎包入住」方案,有望降低整体成本并增强竞争壁垒。
英伟达 × OpenAI:军火商与头号玩家的深度绑定
这次英伟达与 OpenAI 的合作,则是全剧的高潮,英伟达不再仅仅是卖铲子的军火商,它通过资本直接入股,成为了头号玩家 OpenAI 的股东和深度战略伙伴。
这意味着 OpenAI 的未来模型将与英伟达的硬件路线图深度耦合,同时英伟达也从芯片供应商,升级为提供「整机+软件+资本」的一体化 AI 解决方案霸主。
这无疑是一个完美的闭环:OpenAI 提供需求,甲骨文提供能源和土地,英伟达提供算力设备和资金,三者联手,构建了一个极难被外人攻破的「算力—资本—电力」三角壁垒。
三、读懂潜台词:对投资者意味着什么?
对于关注英伟达和甲骨文的投资者,这次合作释放了极为明确的市场投资信号。
首先是对英伟达,10 GW 的订单,意味着未来 2026–2029 年的收入有了让人放心的可见度,足以穿越任何潜在的经济周期,这不仅仅是数百万颗 GPU,更是配套的高速网络和高利润的软件订阅服务。
同时生态定位也从单纯的硬件供应商升级为「资本+系统级伙伴」,战略黏性无人能及,不过 HBM 芯片产能、先进封装良率、以及全球电网的建设速度,将是制约该飞轮的关键。
对甲骨文而言,绑定 OpenAI 这个全球最大的 AI 客户,直接拉满了其 OCI 云业务的利用率和品牌声望,使其正式跻身顶级 AI 云计算玩家行列,且「英伟达认证」+「OpenAI 首选」,让它在与其他客户谈判时拥有了更强的底气。
但也要注意其对单一超级客户的依赖度过高,未来任何交付节奏或合同条款的变动,都可能引发股价剧烈波动。
四、未来剧本会怎么走?
这场万亿牌局刚刚开始,未来几年将如何演进?MyStonks 研究院为你推演了三种可能,并设立了 8 个关键的「观察哨」,帮助你持续跟踪。
基准剧本:合作按部就班,英伟达按里程碑交付 10GW、甲骨文园区分期并网、OpenAI 以更低 TCO 扩容训练/推理,英伟达和甲骨文收入在 2026-2029 年间「阶梯式」增长;
乐观剧本:技术(如 HBM/封装良率)和基建(如电力/选址)瓶颈被超预期突破,AI 推理业务商业化大爆发,戴维斯双击;
谨慎剧本:全球监管、供应链等出现「黑天鹅」,导致项目延迟,合同重谈压缩利润或错配节奏;
建议密切关注以下 8 个「观察哨」指标:
电力进度:各大园区的并网 GW 进度和 PUE(电源使用效率);
芯片产能:HBM 和先进封装的良率与产能爬坡情况;
交付曲线:英伟达整机(特别是网络设备)的交付速度;
软件采用:OCI 云上英伟达 AI 软件的实际使用量;
OpenAI 成本结构:模型训练成本、产品 ARPU 值和毛利率变化;
多云格局:OpenAI 在 Azure、OCI 和自建算力之间的动态配比;
监管政策:全球主要经济体关于 AI 和数据主权的政策动向;
转化效率:每 1GW 的资本支出,能为英伟达/甲骨文带来多少营收和现金流;
写在最后
总的来看,此次千亿美元的合作,不仅是英伟达对 OpenAI 的一次投资,更是三巨头在联手打造的一个「AI 基础设施联盟」,试图通过锁定未来十年的核心生产要素(算力、资本、电力),为 AGI 的到来铺设一条成本可控且由自己主导的收费高速公路。
你如何看待这场 AI 巨头的联姻?是无法撼动的铁王座,还是暗藏危机的豪赌?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和我们一起深度讨论。
风险提示:金额与里程碑多为意向/分期安排,可能因监管、电力与供应链变化调整,全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