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A股:工信部、药监局发声,光伏价格战终结?行业拐点来了!
发布日期:2025-07-11 13:59:46 点击次数:176

2025年7月3日,三则重磅消息同时引爆A股!

工信部紧急召开光伏行业座谈会,部长李乐成宣布“依法依规整治低价恶性竞争”,天合光能等14家巨头集体响应,行业洗牌加速。

药监局同日发布高端医疗器械十大支持政策,首次点名“脑机接口技术”将获专项扶持,国产替代进程再提速。

更燃的是,中国药企迪哲医药宣布: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舒沃哲”获美国FDA批准,创下国产创新药出海新纪录。

政策与产业突破双管齐下,A股资金面已现端倪——

尽管市场在3450点震荡6天,股票型ETF资金却逆势流入,国家队“平准基金”托底信号明确。

一、光伏行业大洗牌:低价竞争时代终结

7月3日,工信部部长李乐成在第十五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上撂下狠话:

“必须依法依规、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 ”

这场闭门会议聚集了天合光能、隆基绿能等14家龙头企业和协会。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当场表态:“会议给了行业巨大信心! ”

而信心背后是残酷现实——

近三年光伏概念股平均股价腰斩56%,22家企业跌幅超70%,连龙头隆基绿能、TCL中环也陷入亏损。

价格战已触及生死线:

今年6月,光伏主产业链全面跌破现金成本,企业卖一片亏一片。

整治的杀手锏早在去年就已埋下。

2024年11月,工信部发布新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直接拉高行业门槛:

新建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从20%跳涨到30%,中小玩家融资能力遭碾压。

技术指标更是残酷——

新建N型电池效率必须达26%,而当时行业平均水平仅25%。

政策刚发布时,东海证券就预言:“产能出清后,2025年行业将迎来拐点。 ”

如今随着工信部座谈会定调,政策落地进入倒计时。

二、药监局十大新政:脑机接口站上C位

同日,国家药监局甩出“王炸”文件:

《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公告》。

十大举措直指行业痛点:

创新医疗器械审批时间压缩50%,标准体系全面更新,更罕见点名“脑机接口”将出专项政策。

上海浦东已成最大受益者。

2025年刚开年,浦东药企英派药业就拿下卵巢癌新药“派舒宁”的上市批文。

1月君实生物的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攻入澳大利亚,成为当地首个鼻咽癌免疫药。

而跨国巨头早就嗅到商机。

百时美施贵宝刚把中国药企百利天恒的EGFR/HER3双抗ADC新药海外权益收入囊中,首付就砸了8亿美元。

更猛烈的爆发在出海领域。

2023年国产创新药海外授权金额高达131亿美元,同比增长83%。

今年迪哲医药的“舒沃哲”被FDA批准上市,彻底点燃行情——

这是中国首个独立研发登陆美国的全球首创新药。

医药分析师赵冰点破关键:“产品差异化和临床数据是国际巨头买单的核心。 ”

三、A股慢牛逻辑:资金暗流涌动

眼下A股看似在3450点胶着,实则暗藏玄机。

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师杨超发现异常:

“股票型ETF资金连续6天净流入,融资盘也没撤退,这和4月关税恐慌时完全相反。 ”

政策工具箱更是密集开启。

央行5000亿“证券保险互换便利”已到位,中国人寿、新华保险联手成立300亿私募基金,专吃优质筹码。

连外资限制也现松动——7月初美国突然解除对中国EDA软件和乙烷出口管制,贸易摩擦降温信号明确。

技术派则紧盯均线系统。

当前沪指所有短期均线呈多头排列,K线始终贴着5日均线缓慢上移。

这种“贴线慢涨”形态,在2017年后每次出现都伴随15%以上涨幅。

最值得玩味的是券商动向。

作为“牛市旗手”,本轮突破3400点正是券商板块打头阵,重现去年9.24行情启动信号。

四、行业新动向:光伏与医药的交叉革命

政策催化下,产业融合加速。

浦东药企复宏汉霖刚与AI公司深势科技达成合作,用大模型研发新一代透明质酸酶,研发周期砍半。

迈威生物更狠,直接共建“生物药研发大模型平台”,把实验室搬进云端。

光伏龙头也没闲着。

金辰股份副总裁祁海珅透露:

“新规倒逼企业转向技术创新,我们研发费用占比已提至3%。 ”

而脑机接口的产业化路径逐渐清晰。

药监局文件明确要求:“配合出台脑机接口技术医疗器械产品支持政策”。

业内推测,首批商用场景将聚焦渐冻症、瘫痪患者神经功能重建。

这意味着,科幻电影里的“意念操控”即将进入病历本。

五、资金押注方向:机构已提前卡位

光伏板块虽经历深蹲,机构却越跌越买。

47只光伏概念股被5家以上机构覆盖,阳光电源独揽38家机构评级。

共识预测显示:隆基绿能、晶澳科技等组件龙头2024年亏损后,2025年将集体扭亏。

医药赛道更出现罕见溢价。

国产创新药在欧美定价普遍是国内的15倍,百济神州的抗癌药泽布替尼美国销售额占比达85%。

ETF已成散户抄底利器。

中证A500相关基金规模突破3000亿,成为新基准指数。

而“哑铃策略”正被多家基金采用:一头压注科技成长,一头配置高股息防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