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远征缅甸期间,戴安澜手下的副团长慷慨陈词,留下一句豪言壮语
发布日期:2025-09-18 06:39:56 点击次数:174

1941年12月,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国援缅远征军成立,这支部队主要由第5、第6、第66军编成,于1942年正式进入缅甸作战。可惜的是,因为环境以及配合等众多原因,远征军遭遇很大的损失,大部分撤回国内,还有一部分撤到印度,后来两军会师,打通了滇缅公路,完成了作战任务,1945年4月,远征军撤销。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人就是远征军的一员,他的名字叫黄景升,是民族英雄戴安澜的部下,曾担任国民党200师598团副团长。远征缅甸期间,黄景升入缅作战,并留下了一句豪言壮语。那么,黄景升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黄景升出生于1911年,江西石城人,早年时期,他曾在石城县立第一中学读书,后来考入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党教导第二师,担任了排长、连长等职务。全面抗战爆发后,黄景升进入国民党唯一的机械化部队200师,担任了200师598团副团长。

1942年,200师在师长戴安澜的率领下入缅作战。当时日本侵略者已经攻占缅甸首都仰光,在距离仰光260公里的地方,有一座位于南缅平原的小城,名叫同古。同古扼公路、铁路和水路要冲,而且城北还有一座机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当时日本侵略者妄图夺取同古,并且集结了大量兵力。200师到同古时,恰好英军准备撤退,这就使得同古的右侧空虚,在这种背景下,是否守卫同古成为摆在200师面前的一个难题。为了征询大家的意见,戴安澜专门召开了军事会议讨论,在讨论期间,大部分将领支持撤退,不再守卫这座小城。

不过,唯有一人不愿意,这个人就是598团副团长黄景升。黄景升当场站起来慷慨陈词,他对大家说,这场仗我们一定要打,即使是孤军奋战也要打,只有这样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也只有这样才能不辱没黄埔精神。

戴安澜听到黄景升这样说后也是大吃一惊,虽然200师是国民党唯一的机械化部队,但当时无论是兵力还是装备,日军都占据优势,而且坚守同古很有可能被日军围困,危险性很大。于是戴安澜就询问黄景升,是否有把握御敌?黄景升答:“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

黄景升这句豪言壮语说得慷慨激昂,戴安澜与一众将士也深受感动,于是他们决定留下保卫同古。就这样,200师在同古与日军作战十二昼夜,歼敌5000余人,掩护了英军撤退。在战斗期间,黄景升亲临前线,奋勇杀敌,甚至还缴获了一把日本军刀。可惜的是,他最终也践行了自己的誓言,在前线舍身成仁。

经过十二天战斗后,同古已经三面环敌,剩下的一面还是一条河,在危急关头,200师趁着夜色渡河突围,并撤退回国。在撤退回国的路上,师长戴安澜壮烈牺牲,200师则在副师长以及598团团长的带领下回国。回国之后,杜聿明把黄景升的事迹上报,黄景升也被追赠为陆军上校。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石城县在城西修建了“抗日阵亡将士黄景升纪念碑”,以纪念黄景升的英勇事迹。后来这块纪念碑曾受到破坏,但得以修复。1983年,相关部门批准黄景升为革命烈士,这位抗日英雄,也得到了应有的缅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