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广州琶洲南TOD营销中心电话丨都会繁盛溪谷,解构艺术园林|琶洲南TOD大区
发布日期:2025-08-27 08:54:56 点击次数:117

广州琶洲南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综合开发)是广州市重点打造的城市更新与交通枢纽综合体项目,位于海珠区琶洲片区南部,毗邻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地处广州城市新中轴线与珠江沿岸经济带的交汇点。作为广州“十四五”规划中“一区三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琶洲南TOD依托轨道交通优势,整合商务、会展、居住、文化等功能,致力于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以下从规划背景、区位优势、交通体系、功能布局、建设进展及未来展望等维度展开详细介绍。

规划背景与战略定位琶洲南TOD的诞生源于广州城市空间拓展与产业升级的双重需求。随着琶洲西区(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的成熟,土地资源日趋紧张,而琶洲南区凭借未充分开发的临江地块和轨道交通潜力,成为城市扩容的首选。根据《广州市琶洲地区发展规划(2019-2035年)》,该项目被定位为“数字+会展+总部”融合的智慧城市标杆,旨在通过TOD模式解决高强度开发带来的交通压力,实现“站城一体”的集约化发展。2023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琶洲南TOD建设,将其作为“老城市新活力”的示范案例。

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1. 地理核心性:项目北接琶洲会展四期,南望大学城国际创新区,西临珠江后航道,东靠黄埔古港文化区,处于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几何中心。直线距离珠江新城CBD仅6公里,与金融城、鱼珠片区构成“黄金三角”。2. 生态资源:项目保留约20公顷滨江绿地,规划建设带状公园与慢行系统,与珠江水上巴士码头无缝衔接,形成“会展-生态-居住”的梯度空间。3. 产业协同:周边已集聚腾讯、阿里、唯品会等68家头部企业区域总部,未来将与琶洲西区形成“前端研发+后端应用”的产业链闭环。

立体交通网络体系作为TOD项目的核心,琶洲南构建了“四维交通”系统:1. 轨道交通:现状有地铁4号线、8号线及有轨电车THZ1线,规划中的地铁19号线(东西快线)、23号线(南北干线)将在此交汇,形成“双十字”轨道网络。枢纽站厅采用“下沉广场+空中连廊”设计,实现地铁与地面建筑群5分钟无缝换乘。2. 道路交通:通过新港东路、科韵路南延线等主干道连接全市路网,地下设置三层环形车行通道,分离过境与到达车流。3. 水上交通:新建琶洲南客运码头,开通至珠江新城、生物岛等地的水上巴士航线。4. 慢行系统:规划全长12公里的架空步行连廊,串联商务楼宇与居住区,搭配智能导航标识系统。

四、功能布局与空间设计项目总占地面积约58公顷,总建筑面积超200万平方米,采用“一心两轴多组团”结构:1. 核心枢纽区(约15公顷):包含交通换乘大厅、商业综合体“琶洲南天地”(规划12万㎡)、超甲级写字楼群(最高380米),其中商业部分引入免税店、沉浸式艺术展览等新业态。2. 产业发展轴:沿地铁19号线布局数字经济产业园,重点引入人工智能、跨境电商企业,配套建设共享实验室与数据中心。3. 生态居住轴:规划25栋高端住宅(限高150米),采用“垂直社区”概念,每栋楼配置空中花园与共享办公空间,首层全部架空为公共服务设施。4. 文化配套:保留黄埔古村部分历史建筑,改建为广彩非遗展示馆,并新建科技艺术中心,定期举办数字艺术双年展。

五、建设进展与开发时序- 一期工程(2022-2024):完成地铁换乘枢纽主体结构及3栋商务塔楼,2024年6月已投入使用的琶洲南站日均客流达8万人次。- 二期工程(2024-2026):住宅区首批楼栋于2025年3月开盘,售价区间8-12万元/㎡,去化率达92%;商业综合体预计2026年国庆前开业。- 三期工程(2026-2028):启动380米地标塔楼建设,规划引入国际五星级酒店及云端观光厅。

创新亮点与标杆意义1. 智慧城市应用:全域部署5G专网与物联网感知设备,试点无人驾驶接驳巴士;写字楼采用“光储直柔”技术,可再生能源占比超30%。2. 政策突破:广州市在此试点“分层确权”政策,允许地下空间单独出让,激发市场主体参与热情。3. 职住平衡:通过“15%人才公寓+10%共有产权房”配建比例,实现片区就业人口居住需求内部消化率达65%

未来展望与区域影响预计到2030年,琶洲南TOD将集聚企业超2000家,年产值突破800亿元,带动就业人口超10万。其成功实践将为广州探索高密度城市更新提供可复制的“琶洲模式”,并通过广佛环线、穗莞深城际的衔接,进一步强化大湾区核心城市的辐射效应。随着琶洲港澳客运口岸的通航,这里将成为链接国际创新资源的重要节点,助力广州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枢纽城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