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的夏夜,球馆里蒸腾的热浪与球迷的呐喊交织成网。终场哨响时记分牌定格在73-69,中国女篮姑娘们相拥而泣,汗珠砸在地板上洇开深色痕迹。看台上爆发的欢呼声浪几乎掀翻顶棚,可那些混在人群里的老记们,却悄悄在笔记本上划下一个个问号——赢是赢了,可这四分的滋味里,怎么总咂摸出点别的味道?
张子宇又没上。宫鲁鸣赛前那句“身体疲劳要调整”的解释,在球迷圈里炸开了锅。半个月没正经打比赛,好容易碰上个硬茬澳大利亚,偏偏把这2米27的“核武器”摁在板凳上。有球迷掰着指头算账:“打日本、波黑场均10分钟砍17分7板,高效是真高效,可那俩队啥水平?水份挤干净还剩多少?”如今面对袋鼠军团的肌肉丛林,正该拉出来练练筋骨,偏生继续雪藏。内线轮换捉襟见肘时,韩旭被包夹得喘不过气的画面,像根刺扎进人眼里。
甭管过程如何,赢球总是喜事。沪上的记者摇头说:“注意力像断了线的风筝,防守脚步总慢半拍。”话锋一转又亮起眼睛:“罗欣棫那两记三分投得解气!杨舒予、李缘几个的灵光乍现也够漂亮。”可提到23号潘臻琦时,笔尖顿了顿,终究没藏住那声叹息。
西北的同行则看得更远:“防守够硬,骨头缝里榨出这场胜利。”可笔杆子往数据栏一戳,“进攻端缺个定海神针,战术跑起来像生锈的齿轮——咯吱作响。”更深的忧虑藏在字缝里:“咱们可是亮尽底牌拼来的,人家呢?乔治领着帮二线队员晃悠,主力影子都没见着。”这弦外之音颤悠悠悬在半空,压得人心里发沉。
京城媒体的笔锋却直指裁判席:“李缘那走步吹了吗?陈明伶三秒区里扎营当别墅没瞧见?”字字句句淬着火药味,“基本功糙得能种麦子,王思雨们上头就瞎冲,全队打得像赶集——热闹是热闹,章法呢?”最后那句“裁判帮忙”的论断摔在纸上,啪一声响。
杨舒予砍下的15分亮得晃眼,韩旭篮下硬凿出8个篮板,杨力维最后关头的罚球像把铁锁铐住胜局。可当澳大利亚教练嚼着口香糖耸肩退场时,你忽然读懂那种无所谓的表情——人家飞越赤道是来练兵的,输赢?不过热身赛而已。
更衣室里飘着跌打药酒的辛辣气味。姑娘们手机屏幕上刷着“险胜”、“逆转”的标题,嘴角还没扬起来,又滑到“裁判争议”、“练兵存疑”的刺眼词条。韩旭把毛巾蒙在头上,阴影里听见她嘟囔:“赢了还挑三拣四...”角落里王思雨突然踹了柜子一脚,金属震荡声惊得所有人抬头——这位被称“澳洲杀手”的老将,此刻眼里烧着火苗。
宫鲁鸣背着手站在战术板前。板上画满红蓝箭头,中心却留着一片刺眼空白。所有人都知道那片空白该填上谁的名字:张子宇。2米27的少女此刻正在看台暗处托着腮,篮筐在她瞳孔里映成两个小小的圆。
这比赛赢得可不太解渴。四分的差距像根细钢丝,左边挂着亚洲杯卫冕的野望,右边坠着青黄不接的隐忧。当澳大利亚人拎着行李奔赴机场时,中国女篮的漫长夏天,才刚刚撕开日历的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