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18日破晓之际,红2方面军红6军团的总务处长朱家胜,率领一批勤杂人员,率先与红1方面军的接应部队取得了联系。红2方面军的右纵队抵达静宁、会宁两县交界的地区——老君铺,与红1方面军的第2师第5团实现了胜利会师。
(静宁)
鲁迅于10月19日逝世于上海。
噩耗传到延安,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为悼念鲁迅逝世发出3封电报:一封是《致许广平女士的唁电》;一封是《为追悼和纪念鲁迅先生致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与南京国民党政府电》;还有一封是《为悼念鲁迅先生告全国同胞和全世界人士书》。毛泽东在《告全国同胞和全世界人士书》中写道:
“不幸的消息传来,中国文学革命的开创者、思想界的泰斗、文坛上最耀眼的星辰鲁迅先生在上海与世长辞。”
面对德、日等法西斯势力猖獗,挑起世界战争的硝烟,我国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鲁迅先生的不幸离世,令我们中华民族失去了一位最勇猛、最无畏的战士,给我们带来了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苏维埃中央政府对鲁迅先生的逝世,表示最深切的哀悼!
鲁迅先生的一生,堪称光荣的战斗历程,为中华民族的忠实儿女树立了光辉的楷模,成为了一位为民族解放、社会解放和世界和平不懈奋斗的文人楷模。他的笔触如同对准帝国主义、汉奸卖国贼、军阀官僚、土豪劣绅、法西斯分子乃至一切无耻之徒的犀利炮火与照妖镜,时刻与被压迫的人民大众站在一起,与敌人展开激战。
他的锐利之笔,高尚之人格,正直之言论,以及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令那些害虫与毒物无处遁形。他不仅鼓舞着民众的勇气,引领他们奋勇向前,更以其非凡之伟大,让即使是他的死敌,亦不能不心生佩服、尊敬与畏惧。
中华民族的敌人曾以屠杀、监禁,乃至禁止鲁迅先生一切文字的发表,以及禁止其著作的出版与销售,企图以此震慑他,然而鲁迅先生并未屈服。敌人的阴谋还包括以“赤化”、“受苏联津贴”等莫须有的罪名来诽谤他,但所有的诬陷最终都未能得逞。特别是那些托洛斯基派分子,他们企图用花言巧语将他引诱出大众的抗日救亡战线,但鲁迅先生以坚定的立场给予他们迎头痛击。
无论环境多么艰苦,鲁迅先生始终与广大民众并肩作战,对抗人民的敌人。他始终坚定地站在进步的前沿,坚定不移地站在革命的一线。
他激发了无数民众踏上革命征程,扶持青年一代,培养他们成为与他同等的革命斗士,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他铸就了卓绝非凡的辉煌业绩。
此外,毛泽东在致南京国民政府的电报中,强烈呼吁为鲁迅先生举行国葬。中共中央与苏维埃中央政府亦作出决议,在全苏区范围内,下半旗以示对鲁迅先生的深切哀悼。
鲁迅先生仙逝之际,冯雪峰携手宋庆龄、蔡元培等贤达,共同组成了治丧委员会。冯雪峰先生更是将毛泽东同志的名字郑重地纳入了委员会成员名录之中。
鲁迅先生之遗体于10月22日安放于上海虹桥路之万国公墓。
1956年,鲁迅先生的墓碑随其迁至虹口公园,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六个熠熠生辉的大字:“鲁迅先生之墓”。
随后,在1936年岁末,冯雪峰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下达指令,要求王尧山整理上海地下党组织的相关资料,以备重建上海地下党之需。为此,冯雪峰亲自领导并组建了中共上海临时工作委员会,任命王尧山担任书记一职。该委员会直接接受冯雪峰的领导。
言及10月21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治委员任弼时,以及关向应,率领总指挥部抵达静宁北部之平丰镇。聂荣臻、左权等将领亦在此地与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人进行了亲切的会晤。
平丰镇
10月22日,红2方面军抵达西吉县隆德将台堡,与红1方面军红2师实现了胜利会师。红2师慷慨捐赠了5万块大洋、20头膘肥体壮的牛、2000只绵羊、数万斤粮食以及1000套御寒棉衣等物资,以支援红2方面军。在将台堡,两军将士共同举办了一场规模宏大的联欢盛会。贺龙将军激动不已,他深情地表达道:
“终于,我们即将得以一睹毛主席的风采,从此前行的道路将不再迷茫。我们众志成城,齐聚在毛主席的旗帜之下,坚信革命事业必将蓬勃发展,终将迎来辉煌的胜利。”
10月22日,蒋介石抵达西安,亲自督战,并在华清池向张学良详细阐述了“剿共计划”。
“欲图救国,必先抗击日本侵略,而欲抗击日本,则需全国之力凝聚一心。本人衷心期望,在您的领导下,早日投身于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为之献身。”
此次,张学良对蒋介石所提出的“剿共计划”表达了异议,并向其进言:“应即停止内战,团结抗敌。”他进一步强调道:
“此非仅我之私见,更是东北全军将士的期盼,亦系全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蒋介石训斥道:
“军人职责,首在服从。命你东行,便须东进;若令赴汤蹈火,亦须毫不犹豫。无需多问缘由!士气之维系,我自当之;风起叶落,兵随帅行。统帅若坚定,兵心亦自坚。”
张学良争辩说:
“在我看来,内战恐怕难以有效调动。若是对抗日本,我坚信能够指挥自如,所向披靡。风吹草动,将士随我而动,然而这要求将领不仅须是良将,更需心怀爱国爱民之心。同时,必须明察路径,若偏离正途,误入歧途,那将大为不妙。”
由于士兵们对真相尚不明晰,他们或许一时会随他行事,然而,他们终究会将他舍弃。再者,你有你的道理,他们有他们的见解,他们可能会言道,日本侵略我国,意图将中国沦为殖民地,使我国民众沦为亡国奴,对此,我们绝不能容忍。
我们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蒋介石断然道:
“在我将红军彻底消灭,将共党成员尽数捕获之前,我绝无谈论抗日之念。”
此刻,国民党军队已掌控西兰大道,并持续推进,红军陷入南北夹击的困境,宁夏战役的计划已然落空。毛炳文、王均、胡宗南等将领率领部队自南向北发起大规模攻势。红四方面军第五军在通渭县华家岭与胡宗南部展开了激烈的交战。红五军损失超过千人,枪械损失逾六百支,副军长罗南辉不幸阵亡。
10月22日夜晚,毛泽东向在西安负责统战工作的叶剑英与刘鼎发出一封书信。
选购一批兼具普及性与价值的通俗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哲学著作,数量大致介于十至十五种之间。在挑选过程中,务必甄别出既浅显易懂又富有深度的作品,如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和柳湜的《街头讲话》等。
每份订购五十本,总价仅在百元至三百元之间。”在11月初,先行选购数种寄送过来,以便用于提升学校与部队干部的政治和文化素养。”“在从事工作的同时,我们亦应积极倡导阅读书籍和报纸。”
毛泽东叮嘱叶剑英亲自负责挑选,刘鼎则负责采购事宜。他郑重地告诫叶剑英与刘鼎:
“久经困苦之人,往往在面对风华之时,难以紧握机会。”“必须节俭再节俭,”“所有开销都必须进行报销。”
毛泽东再信叶剑英。
选购的军事书籍往往未能满足需求,它们大多涉及战术与技术的细节,而我们亟需的是关于战役指挥与战略布局的著作。据此,我们应精选几本符合这一标准的书籍。不妨购得一部《孙子兵法》。
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此举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造成了极大的震动。面对这一局面,他们迅速调集了260个团的强大兵力,意图趁红军疲于奔波、立足未稳之机,从东南西三面展开夹击。在静宁、会宁一带,更是集结了5个军的兵力,分四路向北发起进攻。
一支由第3军王均率领的部队,另一支则由第37军毛炳文指挥,这两支部队构成了左路军,他们从会宁地区启程,直指靖远;而胡宗南的第1军,下辖四个师,作为中路军,从静宁地区出发,正朝海原进发;东北军第67军王以哲部和何柱国部骑兵军则组成右路军,他们自隆德地区出发,目标直指固原的黑城镇与七营。
毛主席指示,红军主力应逐步实施转移,以诱敌深入策略,并在有利的地带集结兵力,对胡宗南部实施决定性的打击;同时,对毛炳文和王均的部队进行牵制;对东北军,则应秉持统一战线的策略。
10月24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指令,要求红军总部及各路大军先行在指定区域集结,集中三个方面军的主力部队,旨在击溃南面之敌,消除后顾之忧,随后再发兵进攻宁夏。
军委正式委以彭德怀重任,任命他为前敌总指挥并兼任政治委员,同时刘伯承被任命为参谋长,负责统一调度指挥参战各部队。
恰逢24日,张国焘下达指令,令红4方面军第30军在甘肃靖远上游约5公里处的红嘴子秘密尝试西渡黄河,然因船只于河心沙滩搁浅,计划最终未能如愿以偿。
当此一日,中共中央获悉张国焘再度下令红9军西渡黄河,遂即向张国焘发出电报指示:
“目前考虑,9军暂不宜渡河,而是向北推进至海靖线进行防御,请问4军和5军的主力是否充足?”
10月25日,红30军88师第263团于靖远上游8公里处的虎豹口成功渡过黄河,迅速占领了黄河西岸的滩头阵地,随后红30军全体部队亦顺利过河。
10月25日,中革军委电示朱德、张国焘说:
“鉴于敌军正向打拉池方向追击,以及30军已成功渡过黄河的战况,我们判断,接下来作战的首要任务应当是将注意力集中于击溃南部的敌军,同时制止敌方追击部队的进攻。”
我居于南北两敌的夹缝之中,北方战场呈现出阵地战的态势,需耗时两个月进行充分准备。若不遏制南方的敌军,后续战局将对我方极为不利。因此,第二步的策略是集中主要力量,向北线发起攻势。”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作出决策:红四方面军的红九军暂缓渡过黄河,转而由另一支部队渡河,紧随红三十军行动。该两支部队需迅速控制黄河弯曲处西岸区域,并向中卫方向推进,同时负责侦查定远营和中卫的局势。后续步骤中,将派遣一支军队攻占战略要地定远营。
定远营
红四方面军除两个军负责渡河作战外,其余三个军与红二方面军的主力协同作战,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巧妙地诱使敌人深入,待敌人推进至一定程度,便伺机将其三四个团予以歼灭,从而有效遏制其攻势。
红一方面军的主力部队在红四方面军成功渡河并控制黄河西岸的关键区域后,迅速采取行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宁夏的金积、灵武等地区。随着南线敌军遭受重创并被迫停止进攻,红四方面军的红九军随即从中宁地区渡过黄河。
10月25日下午4时,张国焘盗用朱德、彭德怀的名义致电军委及2、4方面军负责人,电文如下:
军委、贺、任、关、刘、徐、陈
甲、我已基本完成了10月份关于西兰大路的控制任务,30军的成功渡河,标志着我们迈向新任务的第一阶段胜利。
乙、我们的意见:
一、1方面军将主要在金积、灵武、中宁、中卫等地实施渡河行动,王堆子渡河将作为辅助选择。在必要时,亦可以考虑五佛寺渡河方案。
二、若从五佛寺启程,前往中卫,抑或途经蒙古包抵达定远营,前者地势相对狭窄,后者则因四天的露天宿营显得不太便利。综合考虑,还是选择从宁夏周边地区出发前往定远营更为适宜。
三、若我军部署一部兵力于海固线以南地区作战,则能够确保较广阔的行动空间。若将海固线划归东北军负责,则有助于压缩胡敌的进攻正面,发挥有效阻遏胡敌进击的作用。究竟采取何种策略为宜,恳请中央军委予以明确指示。
丙、纲领:依据中央军委历次发布的战略方针指示,我方三个方面军在当前阶段,致力于攻占宁夏地区,拓宽甘肃北部活动范围,并尽可能巩固陕甘宁边区,同时维持并扩大活动区域。此举旨在将胡、毛、王、关等敌人吸引至西兰大路沿线,以打通与远方的联系,并推动抗日统一战线的公开形成,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努力。
丁、布置:
一、关于1、4方面军的部署,我们原则上赞同徐、陈于24日发出的电报中所提出的建议。主力部队应迅速渡河,抢占山、五佛寺、永登、红城堡、古浪等地区,其中重中之重是确保五佛寺渡河点掌握在我方手中,以有效阻止从兰州北进的敌军。
部署一支机动部队至山、五佛寺一线,以便未来适时支援1方面军在中卫、灵武区域进行渡河行动。河的左岸,位于郭城驿的前线部队应尽量延缓并吸引会宁方向的敌军。一旦该掩护部队在未来需要渡河,其部分兵力可以在完成掩护任务后,选择在靖远下游至五佛寺区间实施渡河。
二、我2方面军除派出4师向七营进发,接替1方面军的任务外,主力部队应将海原东二十里的马营及其西侧的靖西、安州地区作为核心区域,组建若干支作战队伍。这些队伍将在硝河城、将台堡、王家河、新营、赵化川、孙家原等地展开有力的军事行动。当前,我们必须尽可能确保单家集和平峰镇仍控制在我们的手中。
针对该军的部署、当前敌情及区域状况,是否应定期进行电报汇报?建议该军采取策略,诱导敌军至我方阵地前沿。若敌军未前进一步,我军则应在海固直至西兰大路这一带积极行动。根据形势需要,适时采用机动防御战术,以延缓敌军攻势。
三、一、我军1方面军主力应迅速集结于同心城、关桥堡一带,着手准备渡河的技术工作。位于海原地区的75师,需待2方面军接替防御任务后,再行恢复原编制。
戊、预计上述任务将于11月17日之前圆满完成,具体执行细节将通过个别指令另行告知。至于政治、军事以及国内外各项事务,我们将继续遵循中央《十月作战纲领》的电令精神严格执行。各位同志若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立即以电文形式反馈。
朱、张、彭,三位名流,才情横溢,名动一时。
10月25日,毛泽东委派彭雪枫,化名彭雨峰,携带其亲笔信函,秘密赴绥远,与傅作义进行合作抗日的谈判。(毛泽东致傅作义的信件将收录入“毛主席文集”系列中。)
信函既已拟定,毛泽东独自站立于窗前,手中烟蒂频频摇曳,一缕缕烟雾在空中轻轻盘旋。突然,门外脚步声起,中断了他的沉思。来者非他,乃在红军大学深造的彭雪枫。毛泽东取过手头的信件,再次端详一番,随后递予彭雪枫,说道:
“雪枫同志,你的使命是,将此信亲手交付绥远省主席傅作义。自此刻起,你将成为中共中央在太原的常驻代表,与阎锡山秘密展开谈判,力求达成合作抗日的共识。”
彭雪枫说:
“主席,任务艰巨!”
毛泽东说:
“正因任务艰巨,故特派彭雪枫同志前往晋地,以便深入了解那位老谋深算的军阀。我们回师陕北之后,蒋介石派遣了5个师,以剿灭红军为名,擅自进入河东道,意图排挤阎锡山。
面对日寇西进的严峻形势,太原遭受了深重的灾难,形势堪忧。近期,阎锡山派遣代表前来,期望我方派出代表前往山西,与他先行进行秘密接触与谈判。他迫切希望获得中共的援助,而此次派遣我军代表入晋的举动,显然是出自真诚的意愿。
然而,经过与恩来的商议,我认为你应先行前往绥远,与傅作义将军进行接洽。随后,可由傅作义将军代为转达我的意愿给阎锡山,尔后再赴太原与阎锡山会面,这样安排更为稳妥。
彭雪枫说:
我必定遵循毛主席的教诲,面对挑战,努力寻求克服之道。
10月25日,蒋介石特邀张学良及众将领一同攀登华山,并下达严令,要求他们在三个月内彻底剿灭陕北的红军势力。
张学良坚决反对继续对共产党进行“围剿”,遂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此举却遭到了蒋介石的严厉斥责。在游览华山的途中,张学良触景生情,吟咏出《游华山有感》一诗。
“踏足此境,竟至忘却归途,四周风景,如梦似幻,欲随风飘飞。回首故土,心中已是千疮百孔,纵使山河依旧,故人却已不在。”
10月26日,毛泽东代表包括46位中央及军界领导人在内的集体,联名起草并公开发表了《致蒋介石及国民革命军西北各将领书》。发布至“毛主席文集”集)
10月26日,张国焘无视中革军委的指令,自行其是,下令红9军与第四方面军指挥部擅自西渡黄河。
10月26日晚上9点钟,毛泽东就张国焘于10月25日下午4时发出的密电中所显露的阴谋,向彭德怀发出紧急电报。
1、据报,张国焘表现出不愿离开凉州而倾向于宁夏的意向,敬请留意。
2、当前,采取“攻占胡敌要塞”与“夺取定远营”这两项举措尤为关键。
3. 30军攻占永登之举,实属恰当。而9军须得占领定远营,此地为进攻宁夏的关键节点,不宜由1方面军担任,不仅行动不便,且错失良机。
4、四军、五军以及三十一军,以及第二方面军,应将打击胡匪作为核心任务,单纯的抵御不足,可采用引诱敌人深入战场的战术。
5、1方面军速集结,休整于同心城。
10月27日,彭德怀致电毛泽东并转聂荣臻、左权说:
甲、大帅(即张国焘——笔者注)采取多种手段,使我无法与徐、陈二人见面,并竭力破坏、打击蒋介石的追击计划。此外,他甚至意图将总部迁至乾盐池的枱堡,以便阻止育英与其他干部进行会谈。
乙、在西北局内部,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斗争。朱德、傅钟、陈昌浩三位同志坚定地站在中央一边,而张全同志却缺乏进步意识,这暴露出一条明显的取消主义路线。
丙、今日找徐、陈谈话。
丁、前25日,朱、张、彭三人向徐、陈、贺、任发出联名电报,却是在发出之后才出示给我。此行为带有一种阴谋与强迫的性质,今后此类联名电报将视为无效。
10月27日,中革军委电示朱德、张国焘说:
“当前作战的关键在于集中力量打击南部的敌军,并暂停渡河行动。”“第四方面军的第三十军和第九军以及指挥部已成功渡河,后续部队应立即停止渡河进程。”对于已渡河的部队,“应部署其中一个军向中卫方向推进,另一个军则准备夺取定远营这一战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