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82年:撒切尔夫人本想力压邓小平,结果谈判两小时,自己先懵了
2013年的岁初,高龄的88岁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似乎预感到了生命之钟的即将敲响,于是她突然向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提出了一项请求:在她离世之后,英国应当为她举行一场隆重而庄重的葬礼。她期望英国皇家军队能够提供葬礼仪仗,并由曾在马岛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士兵们承担起为她抬棺的崇高使命。
消息一经传出,便引发了广泛的批评之声。有人指出,撒切尔夫人的确显得过于强势,甚至自己的葬礼也要亲自操持。
这场预计开销高达千万英镑的葬礼,最终获得了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及首相卡梅伦的正式许可。
在当年的4月8日,撒切尔夫人不幸仙逝,她的葬礼严格按照她生前所规划的规格隆重举行。
自踏入政坛之日起,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撒切尔夫人始终对自己的政治生涯与个人生活保持着坚定不移的掌控。尤其是在任期间,她成功领导国家赢得了一场战争,这一成就更让她自信心爆棚。
然而,即便铁腕的撒切尔夫人,亦有其力所不能及之时。她一生中唯一无法掌控的,便是1982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前的意外跌倒。
一、生来强硬的铁娘子
撒切尔夫人出生于1925年,与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年龄相差一岁。她的坚定性格,据称深受其父影响。她的父亲未曾担任显赫职位,仅在其故乡小镇担任过镇议员、镇财政委员会主席及参事,更在1945至1946年间荣任镇长。
尽管官职不显,撒切尔夫人在政治领域的启蒙作用却不容小觑。在她与同龄的少女们沉浸在恋爱之中时,她已在父亲的熏陶下,开始磨练自己的政治思维。
撒切尔夫人接受过卓越的教育,毕业于全球顶尖学府牛津大学,最初她主修化学。然而,在这位容貌秀丽的才女眼中,对政治的向往逐渐生根发芽。她加入了牛津大学保守党协会,并成功担任了协会主席的职务。
撒切尔夫人激动地宣称,政治已深深融入她的血脉之中。
大学毕业后,步入婚姻与育儿的行列,撒切尔夫人的政治热情日益高涨,仿佛一柄被强力按压的弹簧,蓄势待发,急切地寻求释放与追求。她迫切渴望投身政坛。为此,她在1953年,即便身怀六甲,也依然勤奋研习法律,并在临盆前顺利获得了律师公会诉讼律师的资格,为她的从政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宛如天意垂怜,她得以获得这份殊荣。在获得这一资格之后,撒切尔夫人喜得一对双胞胎,一女一子,喜悦之情让她欣喜若狂。
经过不懈的奋斗与努力,1970年,45岁的撒切尔夫人脱颖而出,荣膺英国政府部长一职。次年,即1975年,她在保守党领袖角逐中力压群雄,终获胜利。
1979年,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脱颖而出,顺利当选英国首相,开创了英国历史上女性执掌国家领导权的先河。
上台执政后,撒切尔夫人展现出了女性领袖的自信与坚定,毫无初涉政坛的胆怯之态。英国历史悠久,女王执掌国政的传统源远流长。从早期的“血腥玛丽”,到伊莉莎白一世,再到被誉为“欧洲祖母”的维多利亚一世,这些卓越的女王在位期间,均以非凡的成就推动英国逐步迈向辉煌。维多利亚一世的统治长达64年,仅次于现今在位的伊莉莎白二世女王(1952年登基,至今已七十载),她们均对英国的繁荣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晚年撒切尔、伊丽莎白二世
两年有余,撒切尔夫人登上政坛,便遭遇了一场领土纷争。这场争端发生在遥远的南半球,阿根廷与英国就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展开了激烈争夺。面对这场关乎军事与政治的严峻考验,撒切尔夫人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动用武力来化解这一难题。
这场冲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撒切尔夫人的极端强硬立场。
马岛与阿根廷相隔仅有区区500公里之遥,而与英国本土相距则高达13000公里。
远距离调派兵力面临重重挑战,即便成功攻克,亦难以长期驻守。毕竟,这等于是守在他人家门口作战。
尽管国内充斥着众多的反对之声,反对战争的论点亦多如繁星,然而,撒切尔夫人凭借着坚定不移、意志坚韧的强硬立场,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开战。
在那段时光,撒切尔夫人整日沉湎于办公室,夜以继日地应对源源不断的前线事务。
撒切尔夫人精力充沛,据称每日仅需睡眠五小时,即便成为首相,她的睡眠时间也仅维持在每晚四小时。
在马岛战争爆发之际,她更是刷新了超级不眠的记录:
三个月未休息。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连续三个月彻夜不眠,而是指持续性的拒绝躺卧休息,只是在百忙之中偶尔小憩片刻。
辛西娅·克劳福德女士,撒切尔夫人在任时的私人助理,回忆道:“在英阿马岛战争期间,撒切尔夫人曾在唐宁街的首相官邸内连续三个月,夜以继日,几乎未曾入眠,更未曾换上睡衣。她之所以选择不休息,是出于一旦紧急情况发生,她能迅速投入工作的考虑。她希望避免起床和穿衣的繁琐,而我则向她传授了如何在短短20分钟的小憩中恢复体力的技巧,我们称之为‘打盹儿’。除了夜间的一觉之外,她通常还会在次日午后再次小憩,这一习惯她一直坚持至今。”
我们之所以不惜占用篇幅,详细阐述撒切尔夫人的坚定立场与敬业精神,正是希望借助这种对比的视角,让大家深刻体会撒切尔夫人在中国所遭遇的挫折之深。
二、与邓小平交锋
1982年9月,英阿马岛战争的硝烟尚未消散,撒切尔夫人,带着胜利的余韵,昂首阔步踏足中国,就香港回归事宜展开谈判。
“若欲收回香港,不妨先从我身上迈过。”
步入80年代初期,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已所剩无几。然而,英国民众对香港——这颗被誉为“英国女王皇冠上的瑰宝”之地,却愈发珍视,不愿轻易放手。他们不遗余力地制造种种障碍,试图给香港回归祖国的进程施加压力。
作为资深且立场坚定的政治家,撒切尔夫人意图利用马岛战争的余波,对中国的立场施加压力,以期在香港问题上获得更多利益。
对这一切,邓小平是心知肚明的。他也早已做好了各项“迎战”的准备。
1982年9月24日的上午九时,邓小平同志于人民大会堂隆重接待了撒切尔夫人。
在这日,被誉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早早踏足人民大会堂。
身着蓝底点缀着红点的丝质西装裙,脚踩一双黑色高跟鞋,手持一款黑色手袋,颈间环绕着一串珍珠项链,正值壮年的撒切尔夫人,尽显其雍容典雅与熠熠生辉的风采。
首相抵达大会堂,首先步入新疆厅,78岁的邓颖超女士已站在门口,恭候多时。
撒切尔夫人与邓颖超女士热情握手,并献上一束绚烂的鲜花。五年前,以保守党领袖的身份访华时,撒切尔夫人曾与邓颖超女士会面。今次重逢,两人交谈甚欢。在与邓颖超女士辞别新疆厅之后,撒切尔夫人便前往福建厅,准备与邓小平先生展开会谈。
撒切尔夫人之前听美国人说过,邓小平之前是一位“打不倒的小个子”,他以75岁高龄访问美国,居然刮起一阵邓氏旋风,可见其政治魅力与人格魅力都非同一般。
然而,撒切尔夫人心中充满信心,毕竟英国刚在一场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她凭借着这份底气,敢于与这位78岁高龄的老人一较高下。
然而,会谈还没开始,撒切尔就被邓小平打了个措手不及。
撒切尔夫人表示:“身为现任首相,能够访问贵国,与您相见,我感到非常高兴。”
邓小平紧接着说道:“确实如此,我熟识的英国首相有好几位,不过他们如今都已卸任。欢迎您前来。”
撒切尔突然觉得情况似乎有些不对,惊讶地发现众人已纷纷离职?这虽是实情,听起来却让人难以接受。
邓小平言辞犀利,撒切尔夫人开场便在气势上处于下风。她困惑不解,明明自己精力充沛,且在国际战胜国的威严上超过邓小平,为何一开口便显得处于劣势?
撒切尔过于高估自己。
马岛冲突,其战争形态颇为奇特,英军千里迢迢,封锁阿根廷,仅仅为了争夺一座小岛。然而,相较我国解放战争与抗日战争的规模、激烈程度以及战略谋略,这场战争实在算不上什么非凡之役。撒切尔夫人虽因这场小战而显得气势汹汹,但她未必知晓,邓小平同志曾历经多少战争,经受多少生死考验。
坐在办公室里看看战报,与一线部队零接触,甚至连血都没见过的铁娘子,终归没有邓小平经历过生死、从枪林弹雨里幸存下来的豁达与沉稳。
步入福建厅,会谈随即展开。鉴于其高密级的性质,所有记者均被要求退场。
此次会议预定时长为一小时三十分钟,众多记者云集于人民大会堂门前,焦急地期盼着这场举世瞩目的会谈能够取得何种丰硕成果。
漫长的等待终于告一段落,一个钟头的光阴悄然逝去。记者们纷纷调试着录音笔、摄像机与照相机,全副武装,准备正式展开采访。
漫长的等待终于结束,一个半小时的时光悄然流逝。中外媒体的记者们,不约而同地向前挪动,争相占据最佳的观测点位。
福建厅的大门紧闭未启。相反,工作人员接连取来更多茶水与毛巾,频繁穿梭于大厅之中。
期盼已久,又过了半小时,记者们已显疲态,那些背负着“重型装备”的助理,不得已将摄像机搁置地上,于台阶之上静候。
经过将近半小时的漫长等待,福建厅的大门终于缓缓敞开。
记者们士气高涨,立刻蜂拥而上,试图进行采访。
他们发现情况不对。
一向以其干练睿智、风姿卓越的形象闻名于世的撒切尔夫人,此刻却显得面色憔悴,精神萎靡,目光显得迷茫,仿佛失去了往日的神采,宛若经历了一场难以置信的变故。
随着撒切尔夫人步履匆匆地离去,她的随员们紧随其后,巧妙地挡住了涌来的记者群。显而易见,她并不愿意接受媒体的采访。
铁娘子匆匆走下人民大会堂的台阶,当她行至倒数第二阶时,一场注定载入史册的瞬间发生了:高跟鞋不慎与石阶碰撞,导致她身体瞬间失去平衡,跌落至石阶之下。伴随其身的是皮鞋与手袋一同飞落,幸而她跌落时已接近平地,所受冲击不大,惊险中得以平安无事。
在场的英国驻华大使柯利达、一位军人以及一位身着灰色中山装的工作人员,迅速齐心协力将撒切尔夫人搀扶起身,同时小心翼翼地拾起她的手袋,轻轻拍去尘埃。
作为一位历经无数重大考验的国家领导人,撒切尔夫人迅速展现了她标志性的微笑,特意朝记者们投去一瞥,让他们通过镜头捕捉到她处变不惊的风采。
记者们无需采访便察觉到,撒切尔夫人显然心绪不宁。
三、铁娘子再战失利
1982年这场谈判,铁娘子谈不上吃亏,但她着实被邓小平征服了。
有人推测,撒切尔夫人因这场时间严重超出的会谈而身心疲惫,以至于步履蹒跚,不慎跌倒。
事实上,那次谈判原计划持续一个半小时,最终却延长了五十分钟。尽管这超出了预期,但在精力充沛、每日仅睡四小时的撒切尔夫人看来,这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真正让她心神大乱乃至精神、体力都接近虚脱的,是邓小平寸步不让的态度。
在踏上中国领土之前,撒切尔夫人已做了详尽的准备,意图在香港议题上制造纷扰。她确立了三项不容妥协的底线。
最理想的方案,莫过于促使中国承认昔日清朝所缔结的条约,竭尽所能将香港及九龙纳入英国版图,仅将新界归还予我国。次之,将香港的主权交还我国,但为确保香港经济的持续繁荣,仍需维持英国人在当地的治理。而最低限度,则是实现香港的自治。
谁知,邓小平根本没有理会撒切尔夫人的什么底线,直接说出了震古烁今的17个字:
香港属中国,必收回!
那感觉如何?
恰似两位江湖宗师较量技艺,其中一位高手施展了十余种拳法,或长拳猛击,或短打凌厉,时而快速游走,时而稳固立桩,时而真刀真枪,时而故作输态,变换不定,意图迷惑对手的目光。
另一方则是纯粹的一招“黑虎掏心”,直截了当,无需繁复赘述。
直接较量力气、底气、豪气。
这出乎撒切尔夫人的意料。邓先生不仅洞察力非凡,言辞也锋利无比,毫无退让余地,步步紧逼,却又言之有物,令人难以辩驳。
言及至此,撒切尔夫人已然无法应对,她原本准备的多般策略,此刻却尽数化作泡影,无从施展。
这场历时两个半小时的会晤,与其称之为谈判,倒更像是一次邓小平对撒切尔夫人进行的主权意识深刻讲授。
问世间,谁安坐不动?谁持之以恒?唯有筋疲力尽者,方能体会。
这一幕英国首相摔跤,宛若天意为之,将撒切尔夫人心中那份尴尬以最直观的形式呈现于世人面前。
撒切尔夫人不甘心吃这一场败仗。回国后,她一直在各种国际场合,放出要与中国争到底的话,企图利用国际势力把水搅混。但急切之间,她没有胆量再去中国谈判,因为她实在找不到怎么正面对付邓小平人办法。
隔了一年,英国前首相希思受撒切尔夫人之托,又到中国与邓小平会谈,绕来绕去,又想劝邓小平接受撒切尔夫人的各种主张,哪怕是最后一条,让香港自治也行。
对这种中国老祖宗玩烂了的太极拳式试探,邓小平再次展现了他惊人的洞察力,说中国的态度早已亮明,请你不要给撒切尔夫人当马前卒。
希思脸红地回伦敦。
撒切尔夫人未能成功施展太极拳,随即推出了一系列令人费解的策略。诸如三角凳、黑色星期六等事件,她试图在香港本土掀起波澜,以经济问题对中国施加压力。
然而,即便面对你撒切尔夫人亦难以摆平的难题,单凭背后使出几招暗招,又岂能真正奏效?
游子历经百年漂泊,重返故土,怀揣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这份情感之深切,即便汇聚天下之力,亦难以磨灭。
撒切尔夫人终于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定意志。1984年12月,她重返北京,于两年前跌倒之处,谨慎地踏上台阶,正式与我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声明。
香港大势定矣!
“撒切尔夫人,一位在国际舞台上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政治家。她以其远见卓识与明智决策,在妥善解决香港问题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铁娘子遗憾
自1979年当选首相以来,撒切尔夫人于1983年6月及1987年6月两次成功连任。在首次连任之际,得益于马岛战争的胜利,英国民众对这位果断的女首相给予了空前的支持。至于第二次连任,尽管她刚刚将香港主权移交,英国民众对此并未过度苛责。
毕竟,自40年代印度独立之始,英国的前殖民地纷纷回归故土,这一趋势已然形成,无可辩驳。撒切尔夫人至少在表面上处理得相当得体,并未让英国蒙羞。
1990年,撒切尔夫人卸任首相。
在1992年6月,撒切尔夫人荣获终身贵族的头衔。次年,即1993年5月,她荣膺威廉-玛丽学院——北美洲历史最为悠久的学府——第21位名誉院长的殊荣。
自2003年丈夫丹尼斯·撒切尔离世以来,那位在政界叱咤风云多年的“铁娘子”仿佛瞬间重返了平凡女性的身份。她对亡夫的思念如潮水般汹涌,对往昔岁月的回忆愈发浓重。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她竟流露出了胆怯与犹豫,记忆力亦日渐衰退。
她在自家的餐厅墙上挂上了丈夫的遗像。每当用餐时分,她便会坐在画像的对面,与已故的丈夫进行交谈。丈夫的影子仿佛时常萦绕在她的周围,这种幻象如影随形。因此,女儿卡罗尔不得不反复向母亲重申,父亲早已离世的事实。
每当撒切尔夫人得知丈夫离世的噩耗,她的悲痛总如初闻那般深沉。数十年的从政生涯中,无论竞选还是论战,丹尼斯始终是她最坚定的支持者。没有他的陪伴,她无法想象自己如何能担任11年的首相。丹尼斯曾自豪地对她说:“与一位非凡的女性共度数十年,我所能奉献的唯有爱与忠诚……”丈夫的离世之痛深深刺痛了她的心。一天凌晨一点,她突然惊醒,身着盛装,坚持要去墓地探望丈夫。幸亏家门前的警卫阻止了她。当得知此事,她的几位挚友赶至家中:“夫人,您现在需要一位全职的看护。”
即便在晚年遭遇中风导致智力下降,撒切尔夫人对于那场令人痛彻心扉的失败仍耿耿于怀。在她的《唐宁街的岁月》一书中,她这样回忆道:“面对困境,我感到无助。但将此事置诸脑后,我又难以释怀,于是,在次年三月,我以个人名义致信中国政府,信中内容相较以往作出了重大让步……”
在2005年的10月13日,正值撒切尔夫人生日之喜,她迎来了80载华诞。无论是多年的知己,还是往日的政坛对手,众多人士纷纷致以真挚的生日祝福。
自此,撒切尔夫人渐感精力不济。这位曾自豪宣称自己每晚仅需睡眠不超过五小时的女强人,白天亦开始依赖躺椅,不时陷入小憩之中。
2013年4月8日,晨曦初露之际,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不幸因中风离世,享年88载。这位被誉为“铁娘子”的传奇女性,其辉煌一生就此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