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后的陷阱为什么好多赢家最后反而全输光
聊到赚钱这件事,绝大多数人都会点头,比如谁都希望赚多点钱,毕竟钱能解决不少问题。可是,说到“为什么很多人赚到钱,结果又全输光”,很少有人愿意深想。大多数人都低估了赚钱之后的危机,很多根本不是输在市场波动,而是输在了心态上。我今天想跟你聊一种常被忽略却极其致命的“赢家陷阱”。这才是真正决定你财富能不能守住的东西。
大家身边应该都听说过,许多彩票大奖得主,几年后却比之前更穷。美国研究机构统计过,70%的乐透中奖者,中奖后5年内,不但钱花光,有的甚至欠下一身债。不是他们不努力,也不是运气变差,反而是因为,他们在初次暴富后,心态一下子膨胀了。结果,该持有的原则丢了,该坚守的纪律也不要了。普通散户、创业者,甚至运气突发的小生意人,都可能掉进同一个坑。你以为你在赢钱,其实你正走向全盘皆输。
真正厉害的人,为什么能在长期里活下来?关键其实就在赚钱后的“自我保护”,远比高潮时候的炫耀重要。Peter Brandt这个传奇交易员,就一直在用“盈利期自律守则”管自己。他说过一句很扎心的话“市场借给你的钱,随时能收回。”道理很简单,不过就是大部分人赚到手的钱,常常只是“暂时拥有”,并非牢靠进账。
他提出的方法,其实普通人也能学。账户盈利超过10%以后,他强制休息个一两天,哪怕当下手气正旺也一样。因为,赚钱之后,人容易过度自信,动作开始变形,自以为是。许多人前面5单连赢,到了第六单,反倒爆仓。Brandt就吃过这种亏。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每次大赚以后,都固定去复盘,写规则清单,反思是不是执行还牢靠。因为,只有你觉得自己“再无敌”,市场才正要收拾你。
再来说其他行业。不少网络主播、一夜爆红的短视频达人,其实也不断复刻一样的故事。粉丝暴涨,广告甚至直接找上门,然后收入暴增。可是,这一拨钱还没花明白,很快内容跟风创意用完了,粉丝也跑了。这时候,如果还按爆红时的消费标准花钱,结果账户直接见底。许多网红年收入百万元,但是第二年没了流量,瞬间陷入困顿。跟交易市场一样,最大的考验并不是你能赚多少,而是你还能不能守得住。
因此,真正牛的人,都懂一条规律赚钱的时候,更要谨小慎微。就像巴菲特说的“第一条规则,永远别亏钱,第二条,记住第一条。”但很多人遇到连续盈利,往往更冲动了。账户规模越来越大,风险却丝毫没变小。你觉得大胆点能赚更多,步子迈大了,反而更容易摔死。
Brandt在自己的系统里,专门设计了冷静机制。账户盈利刚过5%、10%、20%的时候,各设一道“心理冷却区”。要么减仓,要么间歇,要么提现。目的就是提醒自己别以为手感来了就能横冲直撞,其实这时候你最脆弱。他甚至要求自己,每日早盘前,都朗读一次规则清单,这样做其实并没什么新鲜感,但正是这种“机械式自律”,才能防止自己迷失。
你或许会觉得,这种做法太无趣了。可是,再看一眼他那些活得长久,财富稳定增长的人,他们做事也都又磨又稳,甚至看起来有点枯燥。优秀基金经理雷·达利欧,他的风格不是追求短期爆发力,而是追求稳稳地复利增长。每年只赚10%,但连续赚十年,资产比那些起起落落的大玩家还扎实。
因此,Brandt把自己的目标,从“暴富”改成了“活得久”。他说交易的终极考验,不是看你多会赢,而是当你赚到很多之后,能不能不变样。有些人账户飙涨、心态也飘起来了,动作一变形,结果全给市场送回去了。也难怪他常在笔记本第一页写“我不是市场的主宰。”这句话其实是给自己打预防针,哪怕已经连胜好几局,依然必须休市冷静,或者提前抽取利润,给账户归零。
最后,我想说,其实无论投资理财,还是生意成长,或是其他一切赚钱方式,大家总是盯着“怎么赢”的秘诀,但却很少深究“怎么守”的智慧。世道最魔鬼的地方不在于让你体验失败,而在于让你一度尝过胜利,却失去它。要是你现在手头正顺风,也许,这正是你给自己加一道“冷却闸门”的最好时机。试着问问自己当所有利润都翻倍的时候,你最该盯紧的,到底是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