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家人们,先别忙着刷短视频了,出大事了,咱日照的“顶流”网红,回来了。
别误会,不是哪个退圈又复出的明星,我说的是那帮从西伯利亚出发,连个招呼都不打,翅膀一扑棱就横跨几千里地的“爷”,海鸥。
每年一入秋,你这秋裤还没在衣柜里找着北呢,人家就跟手机弹窗广告似的,准时准点,在星岛蓝碳计划景区和阳光海岸露营公园的海面上“C位出道”。
那阵仗,铺天盖地的白,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谁家办喜事,撒了一海的纸片子。
官方的说法一如既往地“岁月静好”:时而振翅高飞,时而轻掠水面。
这话说的,跟我夸领导画的饼“宏伟蓝图”有一拼。
说人话就是:大哥们巡视领地呢,海里的小鱼小虾赶紧的,准备好接受检阅!
这事儿吧,挺魔幻的。
去年冬天,我记得特清楚,在世帆赛基地那块儿,风刮得跟后妈的手一样,一巴掌一巴掌的,能把人的天灵盖掀了。
我裹得跟个移动的春卷似的,就看见那帮鸟,一个个精神得跟打了鸡血一样,在浪尖上表演“速度与激情”,那姿态,那气场,好像整片冻得人想骂娘的大海,都是它家的私人泳池派对。
那一秒,我突然觉得,咱们人类天天挂在嘴边的什么“征服自然”,简直就是个笑话。
你在岸上冻成狗,人家在海上蹦着迪,到底谁征服谁?
当然了,我们总能找到一个让自己心里舒坦的解释:看,这说明咱日照的生态环境越来越牛了!
这话不假,为了把这群“候鸟贵宾”伺候明白,日照这些年是下了死力气的,海岸线整治,污染治理,一顿操作猛如虎,基本上是按着“米其林三星”的标准给人家准备的食堂。
于是乎,海边挤满了拿着长枪短炮的游客市民,一个个脸上洋溢着“老友重逢”的喜悦,高喊着“它们回来了!”
那场面,人、海、鸥,乍一看,确实挺像那么回事,跟“动物世界”片头似的,和谐得能当场谱曲。
但是,咱们能不能别这么“自作多情”?
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是不是咱们自己PS的成分有点多?
我们在这边感动得一塌糊涂,觉得是自己的努力换来了大自然的“五星好评”。
可人家海鸥心里怎么想的?
“哟,今年这片儿的自助餐菜品不错,服务员(指我们)也挺懂事,没瞎凑合。行,明年KPI还定这儿。”
扎心不?
可这就是真相。
我们以为的“双向奔赴”,在人家眼里,不过是生存法则里最基本的一条:哪儿有食儿,哪儿安全,就去哪儿。
这就跟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给女神准备了一场惊天动地的生日派对,结果女神来了就问了句:“Wi-Fi密码多少?我开个黑。”
那种瞬间从珠穆朗玛峰顶掉到马里亚纳海沟的感觉,体会到了吗?
我们陶醉在这份认可里,却忘了这层关系有多“塑料”。
只要哪天水质不好了,或者岸边某个卖烤肠的大爷换地方了,这帮“老朋友”可能下一年就直接把你从通讯录里删了,连个“对方已不是你的好友”的提示都没有。
更别提每年都会上演的那些“迷惑行为大赏”。
总有那么些人,觉得爱它就要拥有它,拍照的镜头恨不得捅进人家嗓子眼,投喂的面包火腿肠比过年撒压岁钱都大方。
大哥,咱们的好心,在鸟类的消化系统看来,可能跟给它们灌了一杯“勾兑酒精”没啥两样。
官方通告里那句轻描淡写的“文明观鸟”,背后是沉甸甸的尊重和克制,而不是把它们当成满足自己猎奇心和社交平台点赞数的活道具。
所以说,这群白色精灵的回归,是好事,也是一剂清醒剂。
它让我们这些在钢筋水泥的“格子间”里卷生卷死的凡人,还能瞥见一丝不加滤镜的诗意和野性。
但同时,它也毫不留情地扇了我们一巴掌,让我们看清自己骨子里的自大和一厢情愿。
与其说它们是来给我们“点赞”的,不如说是来给我们“上课”的。
这群天空的霸主用最直接的行动告诉我们:别总拿自己当盘菜。
这个星球,你只是个租客,不是房东。
把环境收拾利索了,人家赏脸来住两天;哪天你搞砸了,人家扭头就走,找下家去了,连句“拜拜”都懒得说。
成年人的世界里,想要什么都得靠自己拼,自然界也一样,没有什么友谊是地久天长的,只有永远的“利益”——哪儿适合生存,哪儿就是天堂。
所以,哥几个要是这个周末也想去海边凑热闹,我给个不成熟的小建议:揣着两分的欣赏,三分的敬畏,外加五分的反思去。
别光顾着拍了,多看看,多想想。
看看它们,再想想咱们自己。
这比你在朋友圈里发九宫格配上一句不痛不痒的“岁月静好”要有意义得多,不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