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岳研习玄学”,带你探索古今玄学智慧:从风水、八字、奇门到占卜与相学,每节课揭示玄学背后的哲理、规律与生活应用,让你真正理解玄学如何影响命运与决策。想系统掌握玄学,请拉到文末订阅本频道!
你好,我是东岳先生。
研究《易经》三十余年,我常常被问到一个问题:这本古老的书,在今天这个科技时代,除了算命占卜,还有什么用?我的答案是,《易经》的价值恰恰不在于“算命”,而在于“算势”。它不是一本预测未来的神秘天书,而是一部揭示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源代码”,一部关于生命周期的“说明书”。
宇宙万物,从星辰的运转到草木的荣枯,从王朝的兴衰到个人的际遇,无不处在一个宏大的周期之中。这个周期,古人称之为“道”,今人或许可以理解为一种“规律”或“节律”。《易经》的六十四卦,就是用六十四个符号,精准地模型化了这个宇宙节律的不同阶段、不同切面。
它就像一个精密的“生物钟”,告诉你何时当“潜龙勿用”,何时可“飞龙在天”;何时需“厚德载物”,何时会“否极泰来”。读懂了它,你就能看清自己正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从而做出最恰当的决策,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这无关迷信,这关乎智慧。
今天,我们就剖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几个“生命时钟”刻度,看看这套古老的智慧,如何为我们现代人的困惑与挣扎,提供穿越时空的解答。
一、乾卦的启示:潜龙勿用到亢龙有悔,看懂人生的“上升期”
《易经》开篇第一卦,就是乾卦。乾为天,象征着创造、力量、奋发向上。它用六个爻,描绘了一条龙从潜伏到飞腾,再到极致的完整生命轨迹。这不仅仅是神话,更是对一切新生力量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尤其是一个人、一个企业的“上升期”模型。
“初九:潜龙勿用。” 这是周期的开始,力量最微弱的阶段。如同种子刚刚埋入土壤,需要的是隐藏和积蓄,而不是显露和张扬。此时的你,可能刚刚步入社会,或者刚刚开启一个新项目,人微言轻,资源匮乏。这个时候最忌讳的就是急于求成,到处表现。正确的做法是潜伏下来,深入学习,锻炼内功。
这个阶段,最需要的是甘于寂寞的耐心。华为的任正非就是一个深刻理解“潜龙”智慧的人。1987年,43岁的任正非被骗200万,被国企南油集团除名,背负一身债务,上有老下有小。这是他人生的绝对“潜龙”阶段。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带着2万1块钱,在深圳一个烂棚棚里创立了华为。
最初的华为,是代理香港公司的交换机为生,做的完全是“三来一补”的生意,在巨大的行业阴影下,它就是一条看不见的“潜龙”。任正非没有去搞什么惊天动地的创新,而是选择了最笨拙的方式:扎扎实实做服务,把客户当成自己的生存之本。他自己背着设备,和工程师一起,挤火车、坐轮船,深入穷乡僻壤安装调试。这种极致的低姿态,正是“潜龙勿用”的精髓:收敛自己的锋芒,把所有的能量都用在夯实根基上。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力量有所积蓄,开始崭露头角,但还不足以独当一面。这时候需要一个机会,一个平台,一个“大人”的引荐和提携。华为在自主研发出自己的交换机后,开始在市场上“见龙在田”。但真正让它跃升的“大人”,是中国广阔的农村市场和“巨大中华”(巨龙、大唐、中兴、华为)的产业政策扶持。任正非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在农村市场扎下了深根,完成了原始积累。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到了这个阶段,龙已经具备了起飞的能力,但时机是否成熟,环境是否允许,还存在变数。它站在悬崖边上,可以一跃而起,也可能掉入深渊。这是最考验决策力的时刻。2000年左右,华为已经在中国市场取得巨大成功,年销售额达到220亿。此时的任正非,面临“或跃在渊”的抉择:是安于国内市场,还是跃向更广阔但充满未知的国际市场?
他选择了“跃”。那时的华为海外将士,拿着产品介绍到处敲门,却屡屡被西方巨头思科、爱立信等拒之门外,甚至被嘲笑。任正非在著名的文章《华为的冬天》中写道:“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 这正是“或跃在渊”的警惕之心。他把所有人都逼到悬崖边上,去思考生存问题,最终硬生生在海外市场撕开了一道口子。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这是生命力的顶峰,如日中天,大展宏图。此时的华为,已经成为全球通信设备领域的领导者,真正的“飞龙”。它的5G技术领先全球,智能手机业务也曾一度登顶。这个时候,它就是规则的制定者,是别人口中的“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任何事物发展到极致,必然会显露弊端,开始走向反面。“亢”就是过高,过犹不及。当一条龙飞得太高,脱离了民众和大地,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悔恨必然随之而来。近年来,华为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压力,特别是美国的极限打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亢龙有悔”的现实写照。当你的强大触及了别人的核心利益,甚至威胁到旧有的世界格局时,反作用力必然会产生。
任正非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反复强调要向美国学习,要开放合作,反对民粹主义。这正是在“亢龙”之境,努力寻找“悔”的破解之道。乾卦的智慧就在于此,它不仅告诉你如何崛起,更警告你如何在顶峰保持清醒,避免盛极而衰的宿命。
看懂乾卦,就是看懂了人生的上升周期。你处在哪个阶段,就该做什么事,保持什么样的心态。时未到,莫强求;时已至,莫懈怠。
二、坤卦的智慧:厚德载物,认识“平台期”的蓄力
如果说乾卦是关于如何进攻、如何开拓的哲学,那么紧随其后的坤卦,就是关于如何防守、如何承载的智慧。坤为地,象征着柔顺、包容、滋养万物。如果说乾是发动机,坤就是底盘。没有坤的厚实承载,乾的创造力只会是昙花一现。
人生和事业,不可能永远处于高歌猛进的“上升期”,总会有进入“平台期”的时候。这个时期,看似停滞不前,实则是最关键的蓄力阶段。坤卦的核心思想“厚德载物”,正是平台期最好的行为准则。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这是坤卦的卦辞,意思是说,如果你能保持正直、端方、大气的品德,顺应自然,即使不去刻意学习钻营,也不会有什么不利。这是一种静待花开的从容。
高瓴资本的创始人张磊,可以说是深谙坤卦之道的现代投资家。他的投资哲学,处处体现着“厚德载物”的智慧。他曾说过一句名言:“我要做企业的长期合伙人,而不是门口的野蛮人。” 这句话的背后,就是坤卦的包容与承载精神。
张磊的投资,从不追求短期的暴利,而是寻找那些真正有格局、有长期价值的企业家,然后用资本的“厚德”去“承载”他们的成长。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他对蓝月亮的投资。
2008年,洗衣粉和洗衣皂还是市场的主流,洗衣液被认为是小众的高端产品。但张磊敏锐地洞察到消费升级的趋势,他认为洗衣液必将取代洗衣粉。他主动找到了当时做洗手液的蓝月亮创始人罗秋平,鼓励他进入洗衣液市场。罗秋平当时很犹豫,因为这意味着要向宝洁、联合利华这样的国际巨头发起挑战,风险巨大。
张磊对他说:“你不用担心亏钱,高瓴的钱可以支持你亏损,直到你把市场打下来。” 这种承诺,已经超越了普通财务投资人的角色,更像是一个战略合伙人。这正是坤卦的“承载”之力。他不催促、不施压,而是给予充分的信任和资源,让创业者安心去“生长”。
此后十年,高瓴一直坚定地支持蓝月亮。即使在公司面临渠道变革的巨大压力,业绩下滑的困难时期,高瓴也从未动摇。2020年,蓝月亮在香港上市,市值一度超过千亿港元,高瓴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张磊的成功,不是靠精明的短期套利,而是靠这种“厚德载物”的长期主义。他看重的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整个生态的繁荣。他投资京东,不仅给钱,还帮助刘强东引入了腾讯的战略投资和流量支持;他投资美团,陪伴王兴从“千团大战”中杀出重围。
坤卦的智慧告诉我们,当事业进入平台期,或者当你作为一个支持者、辅助者时,不要焦虑,不要盲动。这个阶段的核心任务不是“开拓”,而是“积累”。积累你的德行、信誉、知识和人脉。就像大地一样,默默地承载一切,吸收养分。当下一个“乾”的周期来临时,你积蓄的“坤”之力,将是你一飞冲天的坚实基础。
“履霜,坚冰至。” 这是坤卦的初爻,意思是当你踩到第一层薄霜时,就应该知道,寒冷的冬天、坚硬的冰层就要到来了。这是坤卦的警示,它教人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在平台期,最容易滋生懈怠和麻痹。坤卦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觉,在看似平静的湖面下,洞察未来的风险和机遇。
三、屯卦与蒙卦的考验:万事开头难,如何在“混沌期”破局
《易经》六十四卦的排序,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乾坤之后,不是代表成功的泰卦,而是代表艰难的屯卦和代表蒙昧的蒙卦。这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宇宙的开辟,人生的开端,往往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艰难险阻和混沌迷茫。
屯卦,上坎下震,坎为水,震为雷。雷声震动,大雨将至,万物初生,但困难重重。它的卦象,就像一棵小草,顶着巨大的压力,艰难地破土而出。这正是所有创业者、开拓者在“混沌期”的真实写照。
埃隆·马斯克的SpaceX,就是一部现实版的“屯卦”史诗。2002年,马斯克创立SpaceX,梦想是降低航天发射成本,实现人类的火星移民梦。这个想法在当时被所有人认为是天方夜谭。一个毫无航天背景的互联网新贵,要去挑战波音、洛克希德·马丁这些国家级的巨头,无异于痴人说梦。
这就是典型的“盘桓”,在原地打转,困难重重。SpaceX的初期,完美演绎了屯卦的“难”。“屯如邅如,乘马班如。” 意思是处境艰难,想前进却徘徊不前,马拉着车在原地打转。马斯克投入了自己卖掉PayPal所赚的全部身家,1亿美元,来研发“猎鹰1号”火箭。
2006年3月24日,猎鹰1号第一次发射,升空仅25秒后,一级发动机燃料管道泄漏,箭体起火坠落。失败。
2007年3月21日,第二次发射,火箭顺利升空,但二级发动机提前关闭,未能进入预定轨道。失败。
2008年8月3日,第三次发射,马斯克把自己最后的钱都投了进去,还搭载了美国宇航局和军方的卫星。然而,火箭在升空两分钟后,一二级分离时发生碰撞,再次爆炸。彻底失败。
三次发射,三次失败,公司账上的钱已经烧光,濒临破产。整个团队士气低落到了极点。这就是屯卦最艰难的时刻:“泣血涟如”。马斯克后来回忆说,当时他感觉自己的心脏都要被撕裂了。
但屯卦的智慧在于,它虽然揭示了开端的艰难,却也指明了出路:“利建侯”。意思是,在这种艰难时刻,最重要的事情是建立自己的团队和秩序,找到志同道合的“诸侯”。马斯克在最绝望的时候,没有放弃,他用自己的信念和激情,凝聚了核心团队。他对员工们说:“我永远不会放弃,永远。”
正是这种坚韧,让他们在仅仅六个星期后,迎来了第四次发射。2008年9月28日,猎鹰1号终于成功进入地球轨道。那一刻,整个发射中心沸腾了。SpaceX从死亡边缘被拉了回来,并在此后不久,获得了美国宇航局16亿美元的大合同。
屯卦之后是蒙卦。蒙,是蒙昧、启蒙的意思。它告诉我们,在度过最初的艰难之后,接下来要面对的是认知上的混沌。创业者往往不知道方向在哪里,需要摸索和学习。这就像一个孩童,对世界充满未知。“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智慧不是你去追着无知者灌输,而是无知者主动来向你请教。
马斯克在火箭技术上,就是一个“童蒙”。他并非火箭专家,但他有一种强大的“第一性原理”学习能力。他不是去模仿别人,而是回到物理学的本源去思考问题。他问自己,造一枚火箭的原材料成本是多少?他发现,只占到火箭售价的2%左右。这意味着中间巨大的成本来自于低效的组织和生产方式。于是他决定自己制造一切,从发动机到电子设备,彻底颠覆了航天工业的传统模式。
屯卦和蒙卦的组合,深刻地揭示了“从0到1”的全部秘密:行动上的艰难,加上认知上的蒙昧。想要破局,唯有“刚中”——内心的信念要足够坚定,同时又要像“童蒙”一样,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学习心态。
四、否极泰来:穿越“低谷期”的周期转换法则
人生有高潮,就必然有低谷。当事业和生活陷入停滞、沟通不畅、处处碰壁时,就是进入了“否卦”所描述的“低谷期”。否,上乾下坤,天气上升,地气下沉,天地之气不相交,万物不通,闭塞不顺。
否卦的状态,是很多人中年危机的写照:感觉被卡住了,上不去也下不来,和世界格格不入。这个时候,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挣扎、反抗,试图用蛮力去打破僵局。但《易经》的智慧恰恰相反,它告诉你,在“否”的时候,要“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意思是,君子要收敛自己的德行和欲望,避开灾难,不要想着去追求功名利禄。
简单说,就是两个字:蛰伏。
这个世界上,最懂得“否极泰来”转换法则的,莫过于史蒂夫·乔布斯。1985年,乔布斯被自己亲手创建的苹果公司董事会赶了出去。这对于一个视公司为生命的人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他的人生,瞬间从巅峰跌入“否”的境地。
被驱逐的乔布斯,并没有到处控诉,也没有自暴自弃。他选择了“俭德辟难”。他卖掉了大部分苹果股票,远离了硅谷的聚光灯。他去做了两件事:一是创立了NeXT电脑公司,二是收购了皮克斯动画工作室。
NeXT的电脑,在商业上并不成功,过于超前,价格昂贵。但它为乔布斯磨练了全新的操作系统技术和管理理念。皮克斯,最初也只是一个为硬件销售服务的动画部门,连年亏损。但乔布斯坚持了下来,他看到了计算机图形技术的未来。
这十二年的“放逐”,正是乔布斯人生的“否卦”阶段。他没有去硬碰硬地对抗苹果,而是选择在新的领域里,默默地积蓄力量,打磨自己的产品和思想。他从一个偏执、暴躁的“乾”的化身,逐渐学会了坤的包容与耐心。
而此时的苹果公司,在失去了乔布斯之后,战略混乱,产品线臃肿,市场份额从20%暴跌到不足4%,濒临破产。这正是“否”之极致。
转机,就在最黑暗的时刻到来。1997年,苹果公司为了获得新的操作系统,宣布收购NeXT,乔布斯以“临时顾问”的身份,戏剧性地回到了他被驱逐的地方。
回归的乔布斯,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愣头青。他带来了在“否”卦中修炼出的全新能量。他大刀阔斧地砍掉了70%的产品线,专注核心产品;他推出了经典的“Think Different”广告,重塑了苹果的灵魂;他与宿敌微软和解,获得了宝贵的1.5亿美元投资。
这一切,都为之后iMac, iPod, iPhone, iPad的诞生铺平了道路。苹果公司,从一个即将破产的“否”卦,一跃成为引领全球科技浪潮的“泰”卦。泰,上坤下乾,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天地交而万物通。这是一个沟通顺畅、和谐安泰的完美状态。
乔布斯的人生,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否极泰来”的教科书。它告诉我们,当你身处低谷,不要绝望。低谷本身,就孕育着向上的力量。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在“否”的阶段,收敛自己,积蓄能量,等待那个天地之气重新交汇的时刻。
五、剥极必复:从“衰败期”到“复苏期”的生命韧性
比“否”卦更凶险的,是“剥”卦。剥,是剥落、侵蚀的意思。它的卦象,是五阴在下,一阳在上。阴气从下方层层上涨,马上就要侵蚀掉最后一点阳气。这代表着事物发展到了腐朽、衰败的末期,大厦将倾,摇摇欲坠。
这可能是企业遭遇了颠覆性的技术打击,市场完全丧失;也可能是个人健康出现严重问题,或者遭遇重大的家庭变故。在“剥”卦面前,所有的挣扎似乎都显得徒劳。
《易经》对剥卦的建议,几乎是放弃抵抗:“不利有攸往”。意思是,此时不适宜再有任何积极的行动,因为任何行动都可能加速崩溃。唯一的生机,在于保全那最后一点“硕果”——“硕果不食”。保住最核心的种子,等待时机。
剥卦的尽头,连接着另一个充满希望的卦:复卦。复,就是回归,万物复苏。它的卦象,是一阳在下,五阴在上。在漫长的黑夜和寒冬之后,第一丝阳气,第一点生机,从地平线下悄然升起。这就是“一阳来复”,冬至的卦象。
从“剥”到“复”的转变,体现了宇宙间最强大的生命韧性。即使在最彻底的衰败中,也潜藏着复苏的基因。
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古脊椎动物学家张弥曼先生的人生,就是对“剥极必复”最动人的诠释。张弥曼先生早年在莫斯科大学留学,师从世界顶级的古鱼类学家,前途无量。然而,当她学成归国,准备大展拳脚时,却遇上了“文革”这场浩劫。
她的科研工作被完全中断,被下放到河南的“五七干校”劳动。实验室被查封,珍贵的化石标本被毁坏,她本人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对于一个视科研为生命的科学家来说,这无疑是“剥”卦的绝境。她所珍视的一切,事业、理想、学术尊严,都被一层层地剥落,只剩下最根本的生存需求和那颗不灭的求知之心。
这颗心,就是“硕果不食”里的那颗“硕果”。在最艰难的岁月里,她没有放弃学习。没有实验条件,她就在脑海里推演;没有外文资料,她就反复阅读能找到的任何书籍。她把自己的学术生命,压缩成一颗种子,深深地埋藏在心底,等待春天。
“剥”的尽头,终将迎来“复”的黎明。改革开放后,科研工作得以恢复。张弥曼迎来了她学术生涯的“一阳来复”。她重新回到实验室,以惊人的毅力,把失去的时间追了回来。她关于早期脊椎动物演化的研究,特别是对杨氏鱼、奇异鱼等的研究,颠覆了西方学界的传统认知,为“陆地脊椎动物起源于四足鱼”这一经典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挑战性证据。
2018年,82岁的张弥曼先生,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当她站在巴黎的领奖台上,用流畅的英文发表演讲时,全世界都为这位东方女性的坚韧与智慧而动容。
她的人生,从学术的顶峰,被“剥”落到谷底,又在绝境中,凭借那一点不灭的“阳气”,实现了生命的“复”苏和重生,最终达到了更高的辉煌。
“剥极必复”的法则告诉我们,生命中最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失去希望。只要那颗代表核心价值的“硕果”还在,只要那一点“一阳来复”的生机不灭,哪怕经历了最彻底的摧毁,生命也终将找到回归的道路。
东岳先生总结
《易经》的六十四卦,不是六十四条僵化的宿命,而是六十四种动态的“势”。它如同一幅宏大的人生节律图,标示出了我们可能遇到的所有情境:上升、平台、混沌、低谷、衰败与复苏。
我们学习它,不是为了去预测明天会中奖还是会失恋,而是为了看清自己“今天”在地图上的哪个位置。你在“潜龙”之位,就不要妄动,要懂得积蓄;你在“坤”卦之时,就不要急躁,要学会承载;你身处“否”境,就不要硬闯,要懂得蛰伏;你面临“剥”的绝境,就不要放弃,要护住那颗复苏的火种。
看懂周期,才能穿越周期。理解了万物皆有周期,你就会对成功和失败有更豁达的理解,对顺境和逆境有更从容的应对。成功时,懂得“亢龙有悔”,保持警惕;失败时,坚信“剥极必复”,永不绝望。
这,就是《易经》这部古老经典,在三千年后,依然能为我们每一个人点亮心灯的根本原因。
它最终指向的,是一种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大智慧:知天命,尽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