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西路军师长的坚持:率30人为30军断后,战至最后一人,55年授中将
发布日期:2025-07-11 16:49:24 点击次数:144

1937年三月份中旬那会儿,虽说春天早到了,但这西北的大沙漠里,天气冷得还跟大冬天似的。这时候,陶勇跟红军大队伍走散了,心里头那个绝望啊,整个人就像被扔进了冰洞里,浑身上下一点精神都没有。

陶勇现在孤零零的,身边一个战士都没了。回想三个月前,他那会儿还带着一千多号人,个个精神抖擞,战斗力爆棚。可如今,部队没了,陶勇彻彻底底成了个“孤家寡人”……

陶勇心里头那个难受啊,站在这空荡荡的世界里,忍不住就呜呜大哭起来:

我折腾了十年革命,队伍一点点壮大起来,记得几个月前,教导师还是声势浩大的一千多号人,咋一眨眼功夫,就只剩下我孤家寡人了!这革命到底搞的是啥名堂!?这西征的任务,到底有啥荣耀可言?”

一、满怀豪情踏上西行路

回到九个月前那会儿,陶勇刚当上红九军教导师的师长,整个人都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那是在1936年4月头几天,红军正在进行大规模整编。陶勇在红军大学经历了简短又紧凑的学习后,接到了一个重大任务,那就是去当红九军教导师的师长。他心里明白,这担子可不轻,一点马虎不得。

所以,陶勇结合未来北上可能会遇到的敌情和地形情况,用心规划了一套军事训练方案。碰到敌人的骑兵和坚固的堡垒,还有那复杂难测的山路和夜晚的战斗场景,都需要咱们的队伍拥有出色的战术水平和应变能力。因此,陶勇特别强调提高战士们对抗骑兵、攻克堡垒的技能,还有山地、夜间以及强行渡河打仗的战术。在他的指挥下,红九军的战士们不分昼夜,拼命地进行着严格的军事训练。

7月份,红九军开始往北走。他们花了快一个月,一路直线穿过了那片无边的大草地。

8月份,陶勇带着队伍走进了甘肃的南边,参与了岷洮西那场大战。到了10月中旬,陶勇他们和红一方面军的一部分人马在甘肃会宁胜利碰头,这样,他们长达十九个月的长征之路就算走完了。

不过,长征结束后,红军的发展还是个大难题。这样一来,陶勇就担上了一个特别关键的战略重任。

10月的时候,中革军委下了命令,让在黄河西岸的主力红四方面军部队,组成红军西路军去远征。他们的任务是到河西那边建个根据地,还得想法子打通“国际交通线”,好从苏联那边得到军事援助。就这样,陶勇带着他的红九师,踏上了艰难的西行之路,开始了一场充满悲壮色彩的征程。

1936年10月27号晚上,红九军偷偷过了黄河。一过河,因为队伍人数减少了,陶勇就换了岗位,当了二十七师的副师长。

11月4号那天,陶勇带着二十七师的五个营,死守打拉牌阵地。他们跟敌人硬拼了七个小时,最终把敌人的三个骑兵团,总共五千多人,给彻底打垮了。这场战斗,他们打死了、打伤了、还俘虏了五百多个敌人。

方面军领导层赞扬二十七师,说他们“绝对是全军的榜样”,并呼吁其他部队“要学学这种出色的战术,争取在比拼中多消灭敌人。”

1936年11月9号那天,红9军进了古浪地界,把敌人的大鱼沟防线给突破了。到了10号一大早,陶勇就像打头阵的一样,领着队伍把干柴洼给占领了。

但现在带兵打仗的陶勇压根没意识到,危险正偷偷逼近。他们孤军深入到敌人地盘,已经成了马家军主力的眼中钉……

二、古浪战役伤亡惨重

红9军不停地发起反打,跟敌人拼起了刺刀,一直打到天黑。这一仗,红9军干掉了敌人好几百,还抢了50匹战马,不过自己也伤了200多人。

11月11号夜里,红9军决定赶紧突围,往横梁山那边赶。陶勇带着二十七师的一部分人马,亲自给九军主力打掩护,等他们撤走了,再转去横梁山。

12号那天,红9军赶到了横梁山,可敌军还是不肯放过,一直跟在后面追。到了横梁山后,红9军和敌军又干了一仗,这场仗打了一天一夜,非常激烈。这次战斗,红9军干掉了敌军三十多个军官,还有四百多个士兵和民团的人。

11月13号晚上,红9军的27师81团瞅准古浪县城防守不严的时机,顺着黄羊川一路往北,打跑了守在那儿的敌人,顺势就拿下了古浪县城东边儿的东升洼和边墙洼这两个重要高地。

11月14日天亮之前,红9军突然对古浪城里的敌军发起了超猛的攻击。打了一整天的硬仗后,敌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只能扔下城池逃跑,红军的先锋队顺势就占据了古浪城。这场大胜让红军战士们的信心大涨。

不过,红军还没乐呵多久,敌人就又打过来了。红军拿下古浪城后,马步芳和马步青吓得不行,他俩急着想再抢回古浪城。于是,马步芳立马调来了自己手下的第100师第298旅第595团,还有马俊的西宁东南川的民团,加起来大概有3000多人,火速赶往战场帮忙,还下了死命令,说一定要不惜代价把古浪城给抢回来。

11月16号,红九军的主力大军,六千多人,到达了古浪县城。可没想到,才隔了一天,马家军就追上来了。他们开着大炮,带着步兵骑兵五个旅,还有四个民团,天上飞机、地上大炮一起上,对古浪城展开了疯狂的攻击。这就是他们第一次大举攻打古浪城。

红军坚守在古龙山和西阳洼两个高地上,敌人炮火猛烈,冲锋不断。陶勇带着队伍,靠着外面的工事和破旧的城墙,一步步地抵挡敌人的进攻。

11月17号那天,敌人耍起了更阴险的招数,步兵骑兵一块上,绕来绕去地打,还从三面一起冲,又向红军的阵地发起了第二波攻击。

碰到这种紧急关头,陶勇的英雄本色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陶勇有个绰号,叫“不要命战士”,这是因为他在战场上勇猛无比,一到关键时刻就甩掉上衣,光膀子往前冲,所以大伙儿都这么调侃他。

现在,陶勇再次豁出去了,他领着红二十七师的士兵,拿起手榴弹、大刀、长矛,还有木棍这些家伙什儿,跟敌人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战斗,硬是把敌人十几次的猛攻给顶了回去。

蒋介石干脆调来了3架轰炸机来帮忙打仗。这场仗打得红军前所未有的吃紧,但陶勇领着红27师的兄弟们还是死守阵地,跟敌人拼了个你死我活。

11月18号那天,战斗进入了最激烈的时候。敌军把炮火全集中在古龙山和西阳洼这两个关键地方猛攻,接着就往山头上冲。陶勇非常冷静,带着前线的战士们一次次地把敌人打了回去。但没办法,敌人太多了,我们的子弹也打光了,没人支援,这两个地方最后还是被敌人占领了,战士们大都英勇牺牲了。敌人进了城,就跟红军在街上打了起来。红军战士们跟敌人拼死搏斗,战场上到处都是血腥和悲惨。

在古浪城跟敌人硬拼了三天三夜后,红9军遭受了重创,死了伤了2400多人。

三、被抓后侥幸获释

在古浪那场硬仗里,红九军虽然伤亡很大,但上头给的西征命令还是得完成。所以,西路军只能硬着头皮,一路坎坷地继续朝西走。

一路上,马家军像块牛皮糖,死死粘着不放,红军只能边走边反击。陶勇打了个比方,说马家军和红军的关系,就像是那穷叫花子被恶狗盯上,甩都甩不掉。他讲道:

那句话说的就像是“乞丐”追狗,一边追一边还得挪步!

1936年12月初到中旬那段时间,二十七师在永昌县东边的十里铺到二十里铺那块地方,打得非常惨烈,牺牲了700多名战士,连八十一团的团长肖永继都阵亡了。就在这个紧要关头,陶勇站了出来,他接过了团长的位子,把剩下的部队重新组织起来,整理队伍准备再次迎战。

在行军过程中,西路军的实力一点点被削减。当他们走到河西走廊的山丹和倪家营子那一带时,马家军发起了更为猛烈的攻击,他们日夜不停地激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937年3月14号,西路军历经千辛万苦,总算是走到了祁连山康隆寺往南40公里的石窝山。那时候,他们的人数已经不到三千,一个个瘦得皮包骨,衣服也是破破烂烂的,跟刚开始出征时那精神抖擞的样子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在石窝山那里,西路军的军政委员会做了个决定,就是让剩下的部队分成东、西、中三个小队,各自散开去打游击战,互相帮忙,找机会突围出去。

任务下达到部队后,陶勇接到的指令是:他要带着团里剩下的三十几号人当先锋,一路往北冲,给三十军打掩护,好让他们能甩掉敌人。

尽管心里清楚这任务艰巨得几乎没法搞定,但一向豁得出去的陶勇,愣是一个“不”字都没吐出口。

陶勇带着三十多个人的先头部队上路后,他们机智地用起了游击打法。一会儿冲锋,一会儿躲藏,灵活地跟敌人周旋。只要敌军一靠近,他们就麻利地撤退;等敌人放松点警惕,他们立刻发起快攻。

就这样边走边打,只要敌人枪声不那么密集了,陶勇就会停下来等增援。可是好几天都过去了,主力部队还是没到。陶勇带着的先头部队,因为打仗和走散,人数少得可怜,就剩十几个人了。

这时候,陶勇碰巧撞见了九军的参谋长李聚奎和政治部的头儿徐太先。他俩带着后卫部队,也不小心跟大部队走散了,正琢磨着怎么出山去探探敌人的虚实。三个人一碰头,一合计,都觉得不能干等着,得赶紧行动起来,分头去找大部队。

分别的时候,三个人心里都挺不是滋味。陶勇年轻,火气大,不满地嘀咕了一声:

这究竟是在闹哪门子的革命啊?这西行的差事,到底有啥可荣耀的?

虽说挨了不少骂,但陶勇的革命信念一直铁打不动。因为马家军穷追不舍,陶勇和身边仅剩的十几个战士走散了。没办法,他只能一个人扮成乞丐,一路往东,朝着陕北延安的方向走去。

陶勇硬着头皮穿越了广袤的沙漠,肚子饿得咕咕叫。可就算这样,他还是没能甩掉敌人,最后被抓了起来,直接给带到了凉州的俘管营里关了起来。

陶勇被抓以后,就被国民党军队扔进了甘肃凉州的第二号大牢里。在那暗无天日的地方,陶勇吃了不少苦头。他被剥夺了做人的基本权利,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惨。但尽管如此,他愣是没向那些坏蛋低头。他和牢里的战友们拧成一股绳,一块儿对抗敌人的各种狠招。他们还悄悄成立了党支部,暗地里跟敌人斗智斗勇。

押解期间,陶勇和西路军的兄弟们被硬逼着去搭桥铺路、挖矿种地,受尽了折磨。敌人还对他们严刑拷问,但陶勇他们硬气得很,打死也不出卖队友。好在后来西安事变后,国共俩家又联手了,经过我们这边不停地说和,马家军那边才装装样子,给被抓的西路军兄弟们稍微改善了点生活。

抗战一开始,陕北的红军就整编成了八路军,打算过河到东边去打日本鬼子。随着局势这么一变,陶勇还有一些西路军的干部被放了出来,重新回到了革命的大家庭里。

陶勇经历了一番波折,最终抵达了延安,并且加入了抗大进行学习。半年时间一晃而过,学习结束后,陶勇和另外一些干部被安排去了皖南的新四军工作。陶勇在新四军里担任的是第1支队副参谋长,这支队伍的司令员是陈毅。打那以后,陶勇就踏上了全新的军事征途。

1955年的时候,陶勇被授予了中将的军衔。但到了1961年,陶勇就去世了,他去世的具体原因,到现在还是个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