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欧洲黄金时代落幕?真相不再潜藏,曙光or危机一触即发
发布日期:2025-10-07 09:33:03 点击次数:89

一说起欧洲,我们脑子里是不是立马就浮现出高福利、下午茶、还有那恨不得一年休半年的长假?感觉那儿的人,天生就带了个“会享受”的基因,压根不用为柴米油盐发愁。

但这幅岁月静好的画卷背后,藏着一根吸了几个世纪血的管子,从一个个遥远的殖民地,悄无声息地直通欧洲的心脏。现在,这根管子正被人一节一节地剪断,那些当年的“宗主国”,也终于开始尝到被反噬的滋味了。

这个夏天,布鲁塞尔的欧盟官员们休完假回来,迎接他们的可不是什么秋高气爽,而是一份能让他们后背冒冷汗的外交成绩单。有媒体干脆挑明了说,“欧洲的时代”已经是老黄历了,现在该担心的,是欧洲会不会迎来自己的“屈辱百年”。

好日子是怎么来的

那份“轻松”到底从哪来的?答案其实不复杂,只是总有人假装看不见。就拿英国来说吧,它曾经的“现金奶牛”香港,那简直就是个巨型提款机。

你敢信吗?在1997年之前,香港每年都得给英国女王交一大笔“十一税”,动不动就是六七十亿英镑。这还只是零花钱,真正的大头是那些英资财团,什么汇丰、太古、怡和,个个都跟经济总督似的,死死掐着香港的命脉。

这些财团每年从香港卷走几百亿英镑的利润,哗啦啦地往英国本土送。而绝大多数香港市民呢?不过是在这个系统里拿份死工资的打工人。更离谱的是,只要英国本土缺钱了,比如当年修香港机场,英国大嘴一张,就能从香港抽走上千亿港元,那姿态,活像老地主去长工家里拿东西,天经地义。

法国的吃相就更直接、更血腥了。在非洲的尼日尔,那里的铀矿名义上是非洲的,可开采权呢?死死攥在法国人手里。当地工人拿着每吨0.1美元的卖命钱,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用命去挖矿。

这些带血的铀矿,点亮了巴黎的万家灯火,撑起了法国引以为傲的廉价电力和高福利。可以说,巴黎街头闪烁的每一盏灯,背后可能都凝结着非洲大陆的血和泪。

法国人甚至把手伸进了别国的钱袋子。很多前法属非洲国家,到现在连自己的央行都没有,货币都得听法国的。它们用的“非洲法郎”,所有贸易利润必须先存进法国银行。自己国家想用钱?行啊,跟法国“打报告申请”。这哪是合作,这就是赤裸裸的现代金融殖民。

出来混迟早要还

然而,这套玩了几百年的老体系,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垮掉。非洲大陆正在掀起一场惊天动地的变革,法国首当其冲,正被以前的“小弟们”集体“请”出家门。

尼日尔、马里、布基纳法索,一个接一个地让法国军队滚蛋,扭头就和俄罗斯这些新伙伴合作去了。就在今年7月17日,法国正式交出了在塞内加尔的最后两个军事基地,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彻底终结。紧接着,连铁杆盟友乍得也下了逐客令,法国在非洲的朋友圈,快没人了。

英国的日子也一样难过。今年5月,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将查戈斯群岛还给了毛里求斯。这片曾是英国在印度洋最后战略支点的群岛,就这么没了。

如今,英国的海外领土只剩下13块,还个个都是烫手山芋。西班牙天天盯着直布罗陀,阿根廷也从来没放弃过马岛。当年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现在正面临着被全面清算的尴尬。

这一切都不是偶然。非洲的年轻人通过互联网,看到了真实的世界,民族意识空前觉醒。他们不再信老一辈政客和殖民者那套利益交换了,他们要的是真正的主权。同时,中俄等新伙伴的出现,给他们提供了不附加政治条件的新选择,这吸引力太大了。

牌桌上没你的位置了

外部的“输血管”一断,内部的危机立马就来了。今年6月的北约峰会,气氛要多尴尬有多尴尬。美国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更是让欧洲有苦说不出,关税大棒说来就来,欧盟未经多少抵抗就低了头。

香港《南华日报》评论说,这种颓势贯穿了整个夏天。甚至在美国司法部的压力下,欧盟连对谷歌的反垄断处罚都得推迟,搞得欧洲议会内部怨声载道。

当美中俄这些大国在世界舞台上纵横捭阖的时候,欧洲悲哀地发现,自己越来越像个旁观者。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中俄印领导人的互动,中俄朝三国元首同框的画面,都预示着世界格局的巨变。而欧盟呢?还在那念叨什么“专制联盟”,结果被中国外交部怼了回去。

比利时一位专家说得更扎心:“大国博弈不是请客吃饭,你手里没点真东西,连上牌桌的资格都没有。”欧洲苦心经营多年的“地缘政治强人”形象,在现实面前,被证明不过是个空架子。

家里也开始着火了

外面失意,家里也不太平。俄乌冲突打了快三年,欧洲砸进去上千亿欧元的援助,结果呢?收效甚微。俄罗斯固然不好受,但欧盟自己才是失血最多的那个。

作为经济发动机的德国,在2023到2024年连续两年GDP负增长。就在今年8月,德国的失业人口冲破了300万大关,创了近十年新高。政府想搞个5000亿欧元的基建计划刺激经济,但在议会里扯皮,前途未卜。

经济衰退和福利压力,最终变成了街头最激烈的冲突。今年9月13日,十几万人在伦敦参加极右翼的反移民集会,高喊着“沉默的大多数不再沉默”,把移民潮称作“入侵”,最后直接演变成了暴力冲突。

法国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今年5月,它的海外领地新喀里多尼亚爆发了三十多年来最严重的暴乱,死了至少9个人,逼得总统马克龙得亲自飞过去“灭火”。

面对殖民体系的崩塌,马克龙居然指责非洲国家“不懂感恩”,结果被非洲领导人集体怼了回去。而英国新上任的首相斯塔默,一上台就哭穷,说国家有200亿英镑的财政窟窿,差不多快破产了。法国的福利体系也到了崩溃的边缘。

结语

清华大学的达巍教授分析得一针见血:欧洲至今还抱着“民主对抗威权”的旧剧本不放。在美国全球政策已经天翻地覆的今天,欧洲还在幻想一切能回到过去,这种期待,注定要落空。

当悠闲的生活必须靠剥削别人来维持时,这种“好日子”本身就是一种原罪。如今,历史的账本翻到了新的一页,昔日的殖民红利正在消失,欧洲被迫要面对一个它从未准备好的未来。这场从棋手到棋盘的身份转换,或许才刚刚开始。未来的寒冬,恐怕会比想象中更长,也更难熬。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