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功能定位:“专用造船” vs “通用 / 特定场景”
造船门式起重机:核心功能是为船舶建造服务,专门实现重型船舶构件(如重量达数百至上千吨的船体分段、主机、螺旋桨、上层建筑等)的精准吊装与移位;应用场景集中在造船厂的船台、船坞以及分段制造车间。
通用门式起重机:功能定位是满足一般工业场景的普适性吊装,无特殊工况适配,主要用于搬运散料、中小型设备、钢材等;应用场景涵盖工厂车间、货场、水电站、建筑工地等。
集装箱龙门吊:功能单一且聚焦,仅针对集装箱的标准化装卸,追求高效作业;应用场景为集装箱码头和集装箱堆场。
港口装卸龙门吊:核心功能是港口散货(如煤炭、矿石)或件杂货(如袋装货物、大型设备)的装卸,重点强调高效转运;应用场景是港口码头和散货堆场。
二、起重量与吊装精度:“超重型 + 高精度” vs “中轻型 / 低精度”
造船门式起重机:起重量极高,单钩起重量通常在 100~1500 吨,部分超大型船用门吊甚至可达 2000 吨以上(如配套超大型集装箱船建造的门吊);同时精度要求苛刻,需实现毫米级定位(船体分段对接误差需控制在 ±5mm 内),且具备微动控制功能(能缓慢、平稳移动重型构件,避免碰撞或变形)。
通用龙门吊:起重量相对较小,多为 5~50 吨;精度要求较低,达到厘米级即可(例如搬运钢材无需精准对接)。
集装箱龙门吊:起重量约 40~60 吨(适配 40 英尺集装箱与吊具的总重量);精度以对准集装箱角件为目标,无需毫米级控制。
港口散货龙门吊:起重量约 20~100 吨;核心追求装卸效率,精度要求在各类龙门吊中最低。
三、结构设计:“适配造船工况” vs “通用 / 简化结构”
1. 跨度
造船门式起重机:跨度极大,通常为 30~100 米,目的是覆盖整个船台或分段制造区域,实现跨船台吊装作业。
其他龙门吊:集装箱龙门吊跨度约 20~40 米,通用龙门吊跨度约 10~30 米,均较小,仅需覆盖作业通道或堆场范围即可。
2. 主梁形式
造船门式起重机:多采用双主梁 + 刚性腿 + 柔性腿的形式,刚性腿保障稳定性,柔性腿可适应温度变形(避免主梁因热胀冷缩损坏),部分还带有主梁变幅功能(能调整主梁倾斜角度,适配船体曲面构件)。
其他龙门吊:多为双主梁或单主梁,腿部结构多为刚性(无需应对大跨度带来的变形问题),且没有主梁变幅功能。
3. 行走机构
造船门式起重机:行走轨道长,可覆盖整个船台长度(可达数百米),且具备同步行走控制功能(防止大车跑偏导致构件晃动),部分还能实现高低腿行走(适应船坞地面不平整的情况)。
其他龙门吊:行走轨道短,仅覆盖堆场或车间范围,同步控制要求低,也没有高低腿设计。
4. 附加装置
造船门式起重机:标配防摇装置(重型构件晃动风险高,需主动抑制)和起升高度补偿装置(应对船体建造过程中构建高度变化的情况),部分还带有旋转吊具(可实现构件 360° 旋转对接)。
其他龙门吊:集装箱龙门吊仅需配备集装箱专用吊具,通用龙门吊没有特殊附加装置,防摇多为被动式(因精度要求低)。
四、作业环境与防护:“强适应 + 高防护” vs “常规防护”
造船门式起重机:防护等级高,电气系统 IP54 及以上(具备良好的防尘防水能力),关键部件(如电机、减速器)需防焊渣飞溅、防海水腐蚀;抗风能力强,需满足 12 级以上阵风防护(露天船台无遮挡,强风风险高),并配备防风锚定装置(大风时固定设备,避免倾覆);耐候性要求高,钢结构需做重防腐涂层(适应高湿度、盐雾环境,延长使用寿命)。
通用龙门吊:防护等级为 IP44~IP54,仅需常规防尘,无盐雾防腐需求。
集装箱龙门吊:虽多为露天作业,但仅需防雨水,无需防焊渣、防盐雾(码头虽靠海,但设备多远离海水直接接触区域),抗风等级约 10 级即可。
五、控制与操作系统:“复杂联动” vs “单一操作”
造船门式起重机:支持多动作联动控制,可实现起升、大车行走、小车行走、吊具旋转 / 变幅的同步操作(如船体分段对接时,需同时调整高度、位置、角度);配备高清监控系统与激光测距仪(实时观察构件对接间隙,精准控制位置);带有双重过载保护(硬件 + 软件),避免重型构件过载导致设备损坏或安全事故。
集装箱龙门吊:仅需控制起升、大车、小车三个动作,且多为单一动作优先(如先起升再行走),无需复杂联动。
通用龙门吊:操作更简单,多为单人单动作控制,无可视化辅助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