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王小明实地督查城市改造!现场直戳问题核心!内涝隐患如何彻底解决?
发布日期:2025-08-27 12:14:09 点击次数:72

王小明站在宜芳街片区的工地上,看着眼前的施工队忙得像陀螺,嘴角突然一抖:“六月份的工期,怎么搞得像明年过年?”

没人敢回话。

旁边的项目经理硬着头皮解释:“主要工程量太大了,再加上最近……”话没说完,王小明直接打断:“别跟我说理由,要的是结果。抢进度可以,但谁敢偷工减料,我给他偷个处分!”

这话一出,空气都颤了三下,工地上瞬间静音,连水泥车的轰鸣都显得小心翼翼。

说起来,宜芳街这片城区改造项目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可问题是,偏偏这“进度”二字,像被谁摁住了一样,死活起不来。

王小明这次带队过来,表面上是“调研”,实际就是来点杀威棒的。

他从头到尾就盯着两个问题:质量和速度。

别的都是虚的,动能也好,民生也罢,最后都得看实际成果。

他心里很清楚,如果这些项目再拖下去,“宜芳街问题”迟早会上热搜,标题大概就是:“政府工程拖延成笑话,市民苦不堪言。”

这要是真闹成那样,现场这群人跑不了,连他自己都得抓头发。

不过,比起宜芳街的进度问题,柳树湾的内涝才是真正的“地雷”。

调研队伍一到那儿,王小明脸上的表情就变了,像是已经闻到了暴雨过后水漫金山的味道。

他问陪同的技术负责人:“排水设施升级了吧?”

对方点头如捣蒜:“全套智能系统,绝对没问题。”

王小明没接话,转头看了眼旁边的排水口,随口丢了一句:“暴雨来一场,能撑几个小时?”

技术负责人脸色一僵,停了两秒才挤出一句:“六小时!”

王小明冷笑了一下:“希望别是吹牛。”

柳树湾的问题,老百姓都看得门清。

每年汛期,水漫大街,居民家里能养鱼。

大家从上到下都盼着这次真能解决问题,可谁也不敢抱太大希望。

毕竟,这地方“喊改造”的年头,比村头柳树的树龄都长。

王小明盯着那些排水管道,心里盘算着:如果这次真能搞好,他就敢拍胸口跟百姓交代;可要是再出岔子,别说百姓,他自己都没脸再来这片地儿了。

而就在他琢磨柳树湾的事时,利民小区的人才公寓改造又成了调研队伍的最后一站。

乍一看,这项目显得温情脉脉,毕竟是为人才提供家园,可事情哪有那么简单?

王小明在现场没绕弯子,直接问项目负责人:“什么时候能住人?”

对方支吾了一下:“年底前吧。”

王小明挑了挑眉:“年底?你以为人才等得起?”

这话说得不轻不重,但听得人心里发毛。

利民小区的改造,某种意义上就是岚县抢人的一张王牌。

房子改得好,住得舒心,才留得住人。

这点王小明比谁都明白,所以他才会盯得那么紧。

旁边的人开玩笑说:“您这要求够高的。”

王小明笑了笑:“要求不高,心就得高,人才可不是咱儿子,指望着他天生就愿意念咱的好。”

其实,王小明这次调研最有意思的地方,还不是他说了什么,而是他没说什么。

在宜芳街,他没多提“民生工程”这种套路词,而是直接问:“工地安全谁负责?”

在柳树湾,他没讲“城市安全网”,而是叮嘱技术人员:“把排水口再测一次,别出事。”

简单直接,少了那些“高大上”的词汇,多了点接地气的狠劲儿。

这种风格让人觉得,他是真想把事儿办明白,而不是来走个形式。

调研结束,王小明站在车旁抽了根烟,没人敢打扰。

他盯着远处的工地灯火,像是在琢磨什么,又像是在发呆。

谁也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没松口气。

毕竟,这些项目,没一个能让他安心睡觉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