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黑雨困车!乘客破窗自救司机被骂爆
发布日期:2025-08-08 14:19:38 点击次数:195

车窗外的雨声已经不是“哗哗”,而是“咚咚”的砸击声,像是要把这层薄薄的玻璃敲碎。车厢里,浑黄的泥水漫过了脚踝,冰冷刺骨,带着一股下水道的腥臭味,正不紧不慢地向上爬升。空气凝固了,十几个乘客的呼吸声清晰可闻,混杂着一种压抑的恐惧。司机还坐在驾驶位上,嘴里念叨着“等雨小点就好了”,仿佛一尊入定的石佛。但雨没有要停的意思。一名男乘客盯着窗外几乎与车窗下沿齐平的水位线,心里有个声音在呐喊:“再不走,就真的要跟这辆小巴一起‘潜水’了!”他不再犹豫,目光锁定了那扇看似唯一生路的车窗。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时间倒退回几个小时前,整个香港都在经历一场光怪陆离的浩劫。天文台的黑色暴雨警告在8天内第四次拉响,打破了年度纪录,仿佛老天爷按下了什么无限循环的按钮。社交媒体上,香港市民成了全员战地记者。有人在将军澳的敬贤里停车场拍下了一排的士的“遗照”,只剩个顶灯还倔强地浮在水面,车主估计心都碎成了二维码。有网民哀嚎:“转眼间又500年啦,一周三次黑雨真是要了命了!”这已经不是抱怨,而是一种近乎绝望的黑色幽默。

更离奇的场面发生在沙田市中心巴士总站。地下的排水系统显然已经放弃抵抗,雨水倒灌,竟把沉重的渠盖顶了起来,形成一个不断狂喷水的“闹市喷泉”,引得路人驻足围观,分不清这是天灾现场还是什么行为艺术。而在大埔,有居民实拍家中惨状,泥水淹了大半个客厅,家具都漂了起来,他无奈地在网上写道:“不失众望,大佬又来了,这次真是崩溃。”雷电则像是为这场灾难大片配上的顶级特效,有位村屋住户就拍到了闪电劈在附近,全屋瞬间断电的震撼一刻,黑暗中他惊讶地表示:“第一次这么近这么清楚看到,一个雷家里就停电,好在有手电和充电宝先用着……”

当然,香港人的“狮子山精神”里,总少不了一份苦中作乐。就在全城“渡劫”的时候,居然有人在汪洋一片的大街上,悠哉地玩起了遥控船,还配文调侃:“黑雨最好就是满大街可以玩船。”这张照片迅速走红,成了这场灾难中最具反差感的一抹亮色。然而,当镜头切回到将军澳宝康路那辆被困的通宵小巴时,所有的幽默感都荡然无存,只剩下最原始的求生本能。

“司机,报警啊!还等什么!”车厢里终于有人忍不住喊了出来。水位已经淹到了小腿肚,冰冷的压迫感让每个人的神经都绷紧了。司机却似乎没听到,依旧固执地试图重启那早已“死心”的引擎。有乘客急了,要去拉太平门的把手,但被旁边的人拦住了:“外面水那么深,开门不是找死吗?”知乎上有个匿名网友后来分析说:“水都高过死气喉的时候,就不是司机突然停车搞到死火,而是车子必然死火。这时候任何操作都是徒劳,这锅司机背得有点冤。”技术上或许如此,但在那个生死关头,没人关心发动机原理,大家只知道,车在下沉,而负责带领他们的人,却失去了方向。

那位决定自救的男乘客,事后在网上将这段经历称为“生死时速3:小巴惊魂记”。他回忆说,当时司机的“冷静”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在全车人的催促和恐慌中,司机还在犹豫,这分秒的迟疑,在上涨的洪水中被无限放大。最终,男乘客不再指望任何人,他使出全身力气爬上座位,奋力推开车窗,在狭小的空间里,几乎是把自己硬塞了出去。跳入冰冷浑浊的洪水中时,他甚至来不及感觉擦伤的疼痛,回头一看,车厢里的灯光在水中显得那么微弱又无助。他没有独自逃离,而是转身扒住车窗,又伸手拉出了另外两名吓得不知所措的乘客。

没过多久,消防员的灯光划破了雨夜。最终,所有乘客都被安全救出,算是有惊无险。事件过后,网络上的讨论炸开了锅。庆幸和祝福之余,一场关于“谁之过”的辩论也随之展开。有人力挺那位破窗而出的乘客,称其为“平民英雄”。但对司机的评价则两极分化。有人痛斥司机反应迟钝,将一车人置于险境:“熄火是天灾,可死火后不开门不报警,那就是人祸了!这是基本的职业素养问题!”但也有人为司机辩护,认为在那种极端情况下,普通人很难做出完美判断,或许他只是被吓蒙了。更有理性的声音指出,危急关头,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要报警自己都可以,为什么一定要等司机报?手机又没淹水,自己的命自己不负责吗?”

这场争论没有赢家,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极端天气下城市应急的脆弱和人性抉择的复杂。当破纪录的暴雨成为一种“新常态”,当熟悉的街道瞬间变成激流,我们还能仅仅依赖于那个“总会有人来救我”的信念吗?当下一场倾盆黑雨再次降临,被困在某个角落的,又会是谁?而你,会是那个在沉默中等待救援的人,还是那个奋力破窗而出的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