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管还在发烫呢,乌克兰平原上趴窝的T-90装甲残骸给全世界军队上了一课:美军用能买三辆宝马X5的“标枪”导弹炸阿富汗土屋的消息传出时,五角大楼的报销单都在发抖。现代战场早不是坦克横行的年代,但最憋屈的当属前线步兵——用不起的导弹金贵得像收藏品,火箭筒命中率却和摸彩票差不多。
中国步兵班扛了半世纪的69式火箭筒该进博物馆了。当年北方部队每个班配两具当宝贝,可实际用起来比解微积分还难。射手得盯着横风测速尺心算提前量,稍微走神火箭弹就飘得没影。训练场能打中三百米移动靶的士兵堪称连队熊猫,实战中这玩意首发没命中,敌人坦克机枪早就把射手位置扫成马蜂窝了。后来换的PF98火箭筒倒是能掀翻M1A2坦克前装甲,可这26公斤的铁疙瘩得俩人伺候:射手扛着筒身喘粗气,副射手背着两枚火箭弹直不起腰。更糟心的是组装流程像拼乐高,等两人装好瞄准镜调完标尺,巷战敌人早翻过三堵墙了。
营级部队仓库里锁着的“红箭-73”导弹更是个坑。射手得趴在发射架前盯足30秒,导弹像放风筝似的晃晃悠悠飞向目标。演习时没挨过炸的射手都是宝贝疙瘩,真实战场上炮弹掀起的泥土砸到瞄准镜上,手里操纵杆抖半毫米导弹直接栽进沟。改进型“红箭-8”能打穿六百毫米装甲,可发射架得用吉普车拖着走,山地作战纯粹是累赘。最新的“红箭-11”总算能猫在战壕里发射,破甲厚度也够用,可这几十公斤的玩意配到排都勉强,班组作战时照样得呼叫连部支援。
美国大兵在兴都库什山脉的遭遇更具黑色幽默。背着价值24万美元的发射器爬二十公里山路,结果发现塔利班机枪手藏在牛棚里。呼叫空中支援要等半小时,最后咬牙用“标枪”炸牛粪墙——这发导弹钱够买八辆皮卡。洛克希德的工厂主看着反恐战争消耗报表直嘬牙花子:冷战时期攒的家底根本不够填治安战的无底洞。
转机在靶场的烟火里闪现。美军突击队抱着6.7公斤的瑞典“卡尔古斯塔夫”直喊真香,五十种弹道算法的火控系统比苹果手机还灵敏。海军陆战队员端着仿以色列的火箭筒穿街走巷,攻坚破甲弹打混凝土墙像撕报纸。不过这些终究是“标枪”的备胎,就像手榴弹替代不了迫击炮。
山东工厂老师傅在火箭弹里玩出新花样。把69式老弹体切开塞进指甲盖大的制导芯片,五百米外能钻通风管。高德红外研发的GAM-100才是惊喜之作:重量比老式火箭筒还轻三公斤,破甲深度对标顶级导弹,射手小组背着两枚照常冲锋。最绝的是导引头夜间能当热成像仪用,观察距离够报三个敌人坐标。
广东车间的JK-1制导榴弹堪称魔术道具。40毫米小身板打出两千米超视距,激光引导头专治躲在楼顶的狙击手。普通步兵不用额外配专业射手,往35毫米榴弹发射器里塞两发,连炊事班都能客串精确射手。现役发射器口径对不上就尴尬了——设计团队熬夜改图纸时骂的脏话够写本小说。
眼下解放军步兵班的火力链正在重新锻造。老兵舍不得扔的火箭筒慢慢进仓库,“红箭-11”反坦克导弹开始下沉到营连,特种兵兜里揣着“红箭-12”当巷战开罐器。真正革命性的还是白菜价精确武器:当GAM-100导弹破甲能力追平“标枪”而价格砍掉三分之二,当JK-1制导榴弹射程碾压火箭筒,火力小组才算真攥住了战场主动权。
看过乌克兰田野里燃烧的坦克坟场,摸着快空的钱袋子,军事专家们终于醒过神:烧三辆豪车炸个帐篷的时代该落幕了。中国军工搞的廉价导弹技术何时能装到每一个突击组的口袋里?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