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参战老兵不是要待遇,是该有的身份!
发布日期:2025-08-03 06:02:58 点击次数:183

谁家没有老兵亲戚,谁家没有扛过枪的人?你问问身边人,只要家里有个参加过战斗的老爷子,讲起当年那一仗仗,一口气能说到半夜。可就这么一群人,到老了,很多连个像样的补贴都没有拿上,全靠地方“看心情”,这事儿说出去,真让人心寒。

咱说句大实话,国家给参战老兵定的补贴,那不是可给可不给的福利,而是他们应得的身份象征,是荣誉感,是制度该有的尊重。

不管你种田还是退休,该有的不能少!

有人说了:“有些老兵不是退了就找上工作了吗?有退休工资啦,为什么还要发补贴?”

嘿,这话听着像那么回事,实则不讲理。打过仗、流过血,不分你是当了干部还是回乡务农,那一段战斗的经历,是每个老兵的共通记忆。打仗的时候没人问你以后混得咋样,只看你能不能冲在前头。那补贴也不该在发放时看你“混得好不好”,而是看你“曾经站没站出来”。

尤其是农村退伍老兵,有些人回来连个像样的工作都没有,种了一辈子地,没多少社保,养老金也低得可怜。他们早年吃的苦和城市老兵一个不少,甚至更苦,现在却因为“没单位、没平台”,连个战时补贴都难申请?这合适吗?

说白了,身份不分城乡、荣誉不看饭碗。该有的就得一视同仁,打过仗就是打过仗,不能因为你老了、你穷、你不在编制,就被默默跳过了。

#AIGC热点大赛#

困难老兵,理应再加一笔温暖钱

国家现在财政压力确实不小,这点大家都理解。但哪怕再紧,也不能紧在老兵身上。那些生活困难的参战老兵,本来就拮据,要是连一笔补助都省下来,那就不光是“精打细算”,而是“忘本”了。

尤其是那些既参战又困难的老兵,不论是没有单位的农村兵,还是身体不好生活拮据的退役干部兵,理应在基础补贴之外,再加一笔“困难补助”才算合理。

这不是施舍,而是该有的尊重。国家如果真心想把老兵工作做实,就得从这些人手上“雪中送炭”,不是一句“你条件不够”就推开。

而且,困难补助这块,不该一刀切,更不该一个省一个标准。该统一就统一,不能让老兵到处去“跑关系”“找人情”。

补多少不是关键,关键是不能漏人!

有人又问了:那到底给多少钱才算合理呢?

这个问题啊,说白了,就看财政能力。但有一点必须明确——数额可以根据财力定,但政策不能只顾预算,不管人心。

一百也好,一千也罢,关键是你得“全覆盖”,不能这边发,那边没动静。更不能搞那种“谁会填表、谁懂政策、谁能找人”谁就拿上了,那拿的不是补贴,是气人。

得让所有参战老兵都知道:国家没忘你,兄弟们没忘你,咱打的仗不是白打的!

身份是一辈子的事,别让他们寒了心

今天咱还活着,能在这发牢骚、聊公平,就是因为他们那时候舍得死、敢往前。咱不能光在纪念日喊几句口号、发几张慰问照,就算是“关爱老兵”。

真正的关爱,是制度上的尊重,是补贴上的公平,是实实在在每个月到账的那一笔。

每一位参战老兵,不管现在过得咋样,都应堂堂正正拿到属于自己的补贴,不用求人、不用托人、不用找熟人。

给的不光是钱,是一句话:

“你打过仗,国家记着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