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正处于深度调整与变革的关键节点,金砖国家的蓬勃发展与美国为维护霸权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共同勾勒出一幅复杂多变的国际画卷。
金砖国家在过去两年经历了显著的扩张与发展。自2024 - 2025年,金砖国家实现大幅扩容,埃及、伊朗、沙特、印尼等国纷纷加入,同时吸纳30多个合作伙伴国。这一举措使其影响力迅速扩大,覆盖全球48.5%的人口和36%的陆地面积。在经济实力方面,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金砖国家经济总量高达77万亿美元,成功超越G7的57万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更是预测,2025年金砖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将攀升至41%,而G7份额则会跌破29%。金砖国家经济实力的稳步提升,成为推动全球经济格局重塑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去美元化进程在金砖国家的推动下加速前行。金砖国家内部贸易本币结算比例大幅提升,高达90%,中俄贸易中70%以上也使用本币进行结算。金砖支付系统(BRICS Pay)稳步推进,旨在绕开传统的SWIFT体系。中国的CIPS和俄罗斯的SPFS系统已与100多个国家实现连接,进一步削弱了美元在国际支付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在全球外汇储备方面,美元占比降至58%,创下30年新低,而多国央行纷纷增持黄金,使其占比升至22%,美元的霸权地位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金砖国家的崛起与去美元化趋势,特朗普采取了强硬的关税威胁措施。他威胁对金砖国家商品加征10% - 50%的关税,甚至放言“若挑战美元就征100%关税”。然而,这一强硬举措并未吓退金砖国家。巴西率先强硬回击,宣布“无义务用美元结算”,并威胁对美商品加征50%的报复性关税。金砖国家还联合发表声明,谴责这种单边关税行为,同时呼吁对全球治理体系进行改革,彰显了金砖国家维护自身利益和推动国际公平的决心。
在全球金融体系重塑方面,新开发银行(NDB)发挥了重要作用,批准超300亿美元贷款,其中30%以非美元货币发放。金砖国家还积极探讨建立共同贸易结算货币单位,并设立1000亿美元应急储备池,进一步推动金融自主化进程。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也指出“美元主导地位不再确定”,呼吁推进欧元国际化,反映出国际社会对多元货币体系的追求。
美国在这一系列变化中陷入战略困境。特朗普政府面对美元霸权的衰退,试图通过关税和制裁来维持控制,但遭到多国的抵制。美债吸引力不断下降,10年期收益率飙升至5.2%,中国持有的美债量降至7000亿美元。在此背景下,有学者提议召开“新布雷顿森林会议”,构建多边货币体系以替代美元,这反映出国际社会对美元主导地位的反思与变革诉求。
展望未来,2025年极有可能成为美元霸权进一步松动的关键转折点。金砖国家的经济协作与金融自主化趋势已不可逆转,美国的单边施压不仅未能巩固其霸权,反而加速了全球“去美元化”进程。未来的国际秩序将朝着多极化、多元化结算体系方向演变,这一变革将深刻影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促使各国在新的国际环境中重新调整发展战略,寻求更加公平、稳定、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数码大玩家#